從鄉村教師到教育脫貧,鄉村教育是脫貧的重要手段
2019-01-1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從2015年開始,每年臘八,馬云都會在海南三亞為鄉村教師頒獎。今年已經是第四年,101位教師得到了這個榮譽。
四年來,更有400名優秀鄉村教師通過馬云公益基金會獲得資助,5萬學生命運因此被改變,無數人的關注和鄉村兒童的命運連在了一起。
就在幾天前剛剛結束的阿里巴巴技術脫貧大會上,馬云再次分享了他對教育脫貧的思考。“教育是讓人解困、獲得希望的最重要手段。”
阿里巴巴脫貧基金成立以來,連接起一條貫穿0-3歲孩子到鄉村義務教育,再到職業教育培訓的教育脫貧體系。陜西寧陜的“養育未來”項目實現全縣覆蓋,致力于0-3歲孩子的早期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9個電商培訓基地落戶貧困縣,開展電商與云計算相關培訓超過26萬人次。
教育為巨變中的鄉村注入新的活力。從孩子們到青年人,通過教育看到更寬廣的世界,更看到希望,成為鄉村未來的創造者和生力軍。他們的命運正象征著鄉村的未來。
阿里脫貧一直主張“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一直專注鄉村教育的馬云,4年間相繼開展了馬云鄉村教師計劃、鄉村校長計劃、鄉村師范生計劃和鄉村寄宿制學校計劃,漸進式改變鄉村教育的面貌以及整個社會對鄉村的認知。
“我們希望真正能夠做到可持續發展,真正能夠做到可借鑒,真正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馬云在脫貧基金一周年大會上表示。
2017年,馬云提出讓中國貧困鄉村的孩子們能夠讀上條件完善的寄宿制學校,得到了企業家們的積極響應。經過一年的探索和實踐,鄉村寄宿制校舍樣板間在三亞也亮相了,這些樣板間將會借鑒到更多鄉間學校。馬云公益基金會推進改造的鄉村寄宿學校新模式也已形成標準化,建立了“基金會-企業-教育系統”的三方合作模式。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幾年來,馬云一直在推動中國鄉村教育成為有根的教育,鼓勵鄉村校長和鄉村教師帶去與當前教育模式不同的教育,而不是單純追求升學的成績。從硬件設施到觀念感召,人的可持續和機制的可持續,才能推進農村發展的可持續,帶來真正的農村振興。
因脫貧理念相連的善意和資源,將會調動更多普通人參與其中。要激發更多農戶參與,關鍵看思維和觀念有沒有生根發芽。要激發社會上的人參與,關鍵是對鄉村的認知有沒有抵達人心。只有教育能帶來根本的鄉村巨變,讓百億脫貧基金產生萬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