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人才培養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舉辦
2019-03-2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文梅
2019年3月22日上午,由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主辦的“公益慈善人才培養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行,30多位來自高校、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與評估機構等長期從事公益慈善人才培養研究和實踐的專家和代表們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李勇發布匯報了“中國公益人才發展狀況研究報告”。該報告由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課題組研究完成,研究選取了北京、廣州、深圳、成都、昆明、西安、武漢、杭州、青島、天津等地,涵蓋中國東、中、西部,南、北方具有代表性的10個城市,公益組織類型包括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研究內容包括公益組織的人才結構、人才信息、職業選擇與流動、薪酬及滿意度、職業認知及滿意度、組織公民行為及創造力、權力距離及領導風格等七方面,并對公益人才勝任力模型、職業使命對離職意向影響、薪酬滿意度與離職意向的關系進行了初步分析。
研討會圍繞“學科建設與公益慈善人才培養、職業教育與公益慈善人才培養以及職業發展與公益慈善人才培養”三個主題展開研討,與會專家和代表們進行了熱烈討論。從公益慈善學科建設的需求、必要性和對公益慈善領域長遠發展意義角度,大家一致表達了公益慈善學科理論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也強調當前公益慈善學科建設存在基礎薄弱、體系尚未構建、獨立學科量化標準不清晰等諸多問題。各位專家也就如何推動公益慈善學科建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比如聯動建設如政社合作、學工結合、校社合作等;比如理清一個獨立學科所應具有的內容和層次等。關于職業教育與職業發展和公益慈善人才培養的關系,大家從各自教學、研究和實踐經驗中的體會,從不同視角提出自己的觀察、看法和建議。包括公益慈善領域人才需要專業化培養;公益慈善領域人才的發展需要跨界跨部門的對話和合作;公益慈善領域價值觀培養、職業操守和行為規范的重要性;公益慈善領域行業人才準入門檻低,流動性大,但行業領域外競爭性低;公益慈善領域中理事會成員以及中高層管理人員對于機構治理的專業了解需求亟待提高;針對公益慈善領域人才管理,欠缺對人才長期整體化發展的認識,缺乏對人才整體職業發展的規劃,缺乏對公益人才終身事業發展的關注,忽略了個人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和個人價值觀的實現等。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藍煜昕就本次研討會進行了總結梳理——公益慈善學科建設很有必要;公益慈善領域人才培養工作,不僅是學術建設問題,更是公益慈善行業的梳理和公益慈善知識系統化的整合;公益慈善人才的培養需要各種類型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態的綜合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