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公益資訊 > 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 推進民政事業創新發展 近年來全國民政事業發展成就綜述
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 推進民政事業創新發展 近年來全國民政事業發展成就綜述

2019-04-0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風高鵬翼展,潮涌大江流。近年來,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起來的民政部門,精神風貌煥然一新,學習風氣更濃,黨建抓得更緊,工作作風更務實更接地氣;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決落實中央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重大決策部署——民政干部隊伍的誓言擲地有聲;切實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大力推進民政工作改革創新,聚焦最底線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會服務、最基礎的社會治理和專項行政管理——民政事業的航船劈風破浪揚帆前行。

最底線的民生保障

托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民政的老本行,近幾年一個顯著的變化是,民生保障體系越來越完備,方法越來越科學,制度越來越暖心。

從國務院頒布《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編織一張史上最完備的“8+1”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到“五個一批”脫貧措施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民政部門承擔起艱巨而光榮的脫貧攻堅兜底保障重任。

截至2018年底,全國所有縣(市、區)農村低保標準均動態達到或超過國家扶貧標準。全國農村低保對象3519.7萬人,平均標準達到4833元/人/年,相對于2012年的2068元,增幅超過133%。城市低保對象1008萬人,平均標準達到580元/人/月,相對于2012年的330元,增幅達75%。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不僅實現了城鄉低保一體化,月低保標準也都突破了千元。全國特困人員482.3萬人,全年支出供養資金334.6億元。2018年,全國實施臨時救助1074.7萬人次,支出救助資金121.6億元,平均救助水平1131元/人次。一分一厘都是雪中送炭,解的都是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

全面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惠及1000余萬困難殘疾人和1100余萬重度殘疾人。加強殘疾人福利機構建設,會同有關部門印發《殘疾人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全國智障與精神病人福利機構(含復退軍人精神病院)達到236家,床位數8.8萬張,在院人數7.2萬人。發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推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協調有關部門出臺傷殘人員專門用品企業免征所得稅優惠政策。推進殘疾人福利事業“放管服”改革,取消對福利企業的資格認定和假肢和矯形器(輔助器具)生產裝配企業資格認定行政審批事項。

針對困境兒童、留守兒童最需要關愛和保護的現實需求,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民政部牽頭成立專門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完成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實行動態管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從2016年的902萬名下降到697萬名。聯合公安部、教育部等8部門組織開展“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幫助78萬多名無人監護農村留守兒童落實受委托監護責任人,為18萬多名無戶籍農村留守兒童登記落戶,幫助1.8萬多名農村留守兒童返校復學,基本杜絕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現象。加強基層兒童工作力量建設,推動各地明確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4.5萬名,村(居)兒童主任61.5萬名。孤棄兒童收留養育工作進一步規范,共為32.2萬名孤兒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

2018年,全國1623個救助管理機構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146萬人次,幫助6600多名救助對象成功返家。各地開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和“流浪孩子回校園”專項行動,共幫助64483名流浪未成年人返校復學。

這一時期,慈善事業步入新階段。全國人大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民政部迅速跟進,出臺相關配套法規政策,建立信息公開平臺和信用監管機制,開展“中華慈善獎”評選表彰等活動。各類慈善力量迅速發展壯大,全國登記認定慈善組織5570個,給予公開募捐資格1507個,資產總計1400億元。每年全國社會捐贈500億元以上。

這一時期,福彩事業快速有序發展,2012年至2018年,福利彩票累計銷售13831億元,籌集公益金約3970億元,為促進國家社會福利和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最基本的社會服務

關懷人生的每個重要時刻

婚姻登記、養老服務、殯葬服務,在每一個公民都可能經歷的重要節點,民政人都守候在這里,祝福,見證,關懷。民政部門通過不斷改進管理、完善服務,讓服務對象更多地感受到尊嚴與溫暖。

婚姻登記服務越來越規范。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實現了婚姻登記全國聯網審查功能,與稅務總局、公安部、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建立了婚姻登記信息共享機制。全面取消婚姻登記工本費,修訂出臺《婚姻登記工作規范》,出臺《婚姻登記術語》《結婚登記頒證工作規范》《婚姻家庭輔導服務》行業標準,以婚姻登記機關規范化建設和標準化建設為抓手,推動各地婚姻登記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婚姻登記誠信體系逐步建立,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等30個部門聯合簽訂了《關于對婚姻登記嚴重失信當事人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

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全國人大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國辦出臺《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關于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意見》等政策文件。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研究部署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加強養老機構管理、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等方面出臺30多項具體政策措施;開展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扎實推進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等工作。經過多年推動,我國養老服務模式從針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的補缺型福利服務,向面向所有老年人民生服務轉變;服務形式從機構集中照料為主,向居家、社區、機構多層次服務體系轉變;發展機制從政府舉辦為主向民間資本、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競相發展轉變。

截至目前,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6.38萬個;各類養老服務床位746萬張;全國養老機構以內設醫療機構、簽約服務等不同形式提供醫療服務的比例達到93%;高齡津貼制度已實現全國省級層面全覆蓋,30個省份建立了養老服務補貼制度,29個省份建立了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2680萬老年人領取高齡津貼,354萬老年人獲得養老服務補貼,61萬失能老年人享受護理補貼,老年人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

殯葬改革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將殯葬改革納入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予以推動。殯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出臺《關于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指導意見》,國家相關規劃把基本殯葬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清單,中央財政資金專項支持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相繼出臺《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重大突發事件遇難人員遺體處置工作規程》等政策措施,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部署在全國開展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確定80個地區(單位)作為試點地區(單位),鼓勵地方先行先試,殯葬改革、服務、管理同向發力、統籌推進。

最基礎的社會治理

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活力

社區是社會基本單元,社區建設是社會建設的基礎工程,是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內容。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社區建設的“三社聯動”以及志愿服務的深入推進,共同支撐起基層社會治理的一片天空。

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全面加強。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意見》《關于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指導意見》《關于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方案》;民政部等部門出臺了《村民委員會選舉規程》《關于進一步加強村級民主監督工作的意見》《關于做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工作的指導意見》等制度文件。全國社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和地方各級城鄉社區治理領導協調機構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更加健全,社區減負增效工作深入推進,“村霸”問題專項整治活動有序開展,民政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推進。《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出臺實施,截至2018年底,全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78.2%,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43.7%。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如何”重要指示精神,總結推廣軍門社區工作法和開展優秀社區工作法征集展示活動。中宣部、民政部聯合開展“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宣傳推選活動,推出一批“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先進事跡。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鄉鎮基層政權建設進一步加強。

社會組織進一步健康發展。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民政部出臺支持和規范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任職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建立了全國性和省級社會組織新聞發言人制度,啟動社會組織法人庫建設,社會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聯合公安部大力打擊非法社會組織,社會組織監管全面加強。中辦印發《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全國性社會組織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全覆蓋”。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廣泛引導和動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通知》,從2012年開始,民政部連續7年實施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示范項目,共立項3117個,累計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3.8億元。截至2018年底,全國依法登記社會組織81.6萬個,其中社會團體36.6萬個、社會服務機構44.3萬個、基金會7027個,社會組織在促進經濟發展、提供公共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創新社會治理、開展對外交流交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專業社會工作繼續邁出新步伐。建立了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制度,完善了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使用與激勵保障機制,健全了初、中、高級相銜接的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制度。出臺了促進社會救助、脫貧攻堅、社區建設、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社區矯正、心理健康、職工幫扶、青少年事務等領域專業社會工作發展的政策及行業標準。健全了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機制。實施了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計劃及重大自然災害與突發事件社會工作服務國家支援計劃等項目。截至2018年底,持證社會工作者近44萬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達120萬人,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達到9700多家。

志愿服務制度化邁上新臺階。國務院公布《志愿服務條例》,民政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印發《關于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的意見》《關于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志愿服務記錄制度在全國基本建立。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投入應用,截至2018年底,注冊志愿者超過1億人,注冊志愿團體58萬個,發布志愿服務項目200萬個,累計記錄志愿服務時間12.8億小時。專業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逐步從民政領域拓展到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成為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

區劃地名專項行政管理

有力助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行政區劃設置科學性、規范性、有效性大幅提升。針對我國城鎮結構體系失衡的突出問題,國務院批準新的設立縣級市標準,啟動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工程,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2018年10月,國務院頒布《行政區劃管理條例》,為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2012年至2018年,穩妥有序實施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調整176件,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戰略部署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政區劃載體支撐。

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開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共普查地名1320多萬條,跨省界地名1.2萬余條,新設、更新地名標志68萬多塊,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地名數據庫,形成了標準地名圖、錄、典、志等一批轉化成果。

地名管理服務與文化建設持續加強。制定了朝鮮語等系列外語地名譯寫導則、南極地名命名等國家和行業標準。組織開展不規范地名清理整治活動。37個試點地區圓滿完成地名地址庫建設試點。印發《關于加強地名標志設置和管理的指導意見》,各地創新設置新型地名標志,為社會提供更加便捷的地名標志導向服務。開展了“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和地區地名譯寫審核工作。分級分類分批開展古縣、古鎮、古村落等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等活動。

界線管理工作規范有序開展。完成第三輪共68條、總長6.2萬公里的省界聯檢任務,啟動了第四輪省界聯檢工作。深入推進平安邊界建設,妥善排查處置界線糾紛隱患,維護了邊界地區社會和諧穩定。

這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網絡技術為民政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民政部研究出臺《關于統籌推進民政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推進“金民工程一期”、電子政務內網等重大工程項目,推進民政信息化建設由分散、分割向集中、動態、關聯轉變,實現數據精準、業務協同、互聯互通、信息共享。2018年5月,民政部發布《“互聯網+民政服務”行動計劃》,提出運用“互聯網+”改革創新民政服務手段和方式,加快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婚姻服務、殯葬服務、社區治理、區劃地名等百姓關心、社會關注的民政服務的發展目標。

這是一個改革創新的時代,改革創新成為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強力引擎。為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去年國務院已經同意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為破解城市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難題,2018年2月,北京市全面深化街鄉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出了“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提升了街鄉統籌能力和部門服務基層的能力。

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民政開拓視野、互學互鑒的重要途徑。目前,民政部已與多個國家簽署雙邊協議,舉辦和參與了多項重大多邊和雙邊活動,開展了“中日養老服務政策及產業合作”“民政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保護”“中國-歐盟社會保障改革”等合作項目。通過國際交流合作,借鑒國際經驗,促進了民政事業的改革發展。

……

憑借新時代的東風,民政事業正以嶄新姿態在服務國家改革發展的征途上昂首闊步,奮力前行。

(據《中國社會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观看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鬼色 欧美 亚洲 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国产综合欧美|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8|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AⅤ天堂| 激情综合网五月|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久久影院综合精品|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国产综合成人色产三级高清在线精品发布|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女人和拘做受全程看视频日本综合a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伊人网综合影院|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senima亚洲综合美女图|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色婷婷色综合激情国产日韩|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系列|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给久久狠狠97色| 俺来也俺去啦久久综合网|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