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原寧辰
編輯▏張文齡
著名交響樂指揮家鄭小瑛女士對聲樂協奏曲并不陌生。
這是一種人聲與樂器相互競奏,以顯示人聲個性與技巧的音樂體裁。演唱聲樂協奏曲,需要聽覺敏銳,能自如轉調,適應速度變化,在樂隊協奏下準確進出,并能靈活變化音色,表達不同情緒。
直到鄭小瑛聽到一個叫鄂辰的小女孩流利演唱《D大調聲樂協奏曲》,簡直讓她驚呆了。
因為,鄂辰是一位聽障兒童。
鄂辰患有先天性重度耳聾,靠植入人工耳蝸恢復了聽力。但人工耳蝸是靠科技模擬人耳聲場,因此,聽障兒童聽到的聲音與健全人聽到的自然聲音有很大區別,充滿雜音、回響,在音頻曲線上也會有一定缺失。
這樣的孩子,能恢復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日常交流已屬不易,更不用說唱歌了。在聽覺中,他們連基本的音程概念都沒有。
讓鄭小瑛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她以藝術顧問身份參與的2016年俄羅斯索契世界合唱節期間,她看到鄂辰和她的小伙伴們個個精神飽滿,開朗自信,他們用一曲充滿中國神話色彩的《小鯉魚跳龍門》感染了現場所有人,一舉奪得了大賽銀獎。這意味著他們在世界合唱奧林匹克舞臺上拿到了銀牌。
鄂辰和她的小伙伴來自天津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以下簡稱“小海豚”),這是全球首支全部由聽障兒童組成的合唱團。
01眾愛呵護“小海豚”
“小海豚”在世界合唱比賽中斬獲大獎的消息很快傳回國內,所有關心“小海豚”的人都欣喜不已,其中也包括長江商學院的校友們。
楊曉峰是長江商學院EMBA28期三班校友,也是天津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創始人。他所在的長江拓展隊-憤怒的小鳥隊,也是“小海豚”揚名世界合唱舞臺的重要推動力量。
“小海豚”成立于2014年11月8日,創始人肖玲是天津市殘疾人文藝體育訓練中心的一名普通教師,肖玲的兒子出生后也被確診為先天性耳聾。
肖玲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看到太多的聽障兒童因為性格敏感內向,不善交流。她在痛心之余,決心以藝術的形式,幫助兒子和更多聽障孩子們在生理康復的同時,也帶來內心的陽光和自信,長大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于是,她萌生了成立一支聽障兒童合唱團的想法,用歌聲喚醒孩子們的精彩生命。“多難做的事,只要我努力,只要我付出,一定有辦法,我要讓家長看到希望。”一開始沒有教材、沒有音樂設施,肖玲找到了天津歌舞劇院國家一級作曲家張如昕,張如昕被其觸動。他給予肖玲大力支持,為她打氣,發動朋友、學生來幫忙。
最終,四位背景不同、愿景一致的藝術志愿者,在天津一家小餐館達成一致,小海豚合唱團就此成立,八個聽障小朋友成為首期合唱團團員(后有一位小成員中途退出)。
張如昕成了合唱團的藝術總監,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姥爺”。
教聽障孩子唱歌,比想象中要難得多。
首先要過的是語言關。這些孩子們平時主要是和家人在一起,很少進入陌生環境,別說唱歌,光是讓他們能大方自然地開口說話,張如昕和志愿者老師們就下了不少功夫。
先放下教學目標,張如昕和孩子們一起玩,聊天,話家常,漸漸地,孩子們跟老師們熟悉起來,慢慢愿意開口講話,也愿意學唱歌了。
其次是音階關。普通人聽力正常尚且有五音不全者,這些孩子通過人工耳蝸接受到的聲音,音頻本來就有大量缺失,他們僅僅靠耳蝸,很難捕捉到正常兒童聽到的音階,對于他們而言,Do Re Mi的音階、色彩、強弱很難理解和感知。
志愿者老師們采用了獨有的手勢教學法。他們會站在一個凳子上,用手勢的高低來告訴聽障小朋友音準的位置,遇到高音手勢就打的高一點,低音就往下走,更低的音甚至直接趴在地上,讓小朋友去感受。

小海豚合唱團排練
把一個簡單的Do唱明白,要一兩個月時間,把Do Re Mi Fa So La Si唱清楚,一年時間過去了。早期的“小海豚”,就是靠著志愿者的耐心和孩子們的毅力,犧牲大量的休息時間,一對一教學,一個音一個音的磨,幫孩子們把音階給摸準了。
接下來是要唱的歌曲。因為聽障兒童對于音域感知的特殊情況,以及他們發聲的適應性,許多耳熟能詳的歌曲并不適合他們的演唱。身為一級作曲家,張如昕親自為“小海豚”的孩子們量身打造了一系列原創歌曲。這些歌曲朗朗上口,旋律活潑,內容積極向上,非常適合孩子們演唱,比如《叫醒耳朵》《我行你也行》《好人加油》等。
在眾多志愿者的幫助下,“小海豚”慢慢成長起來,受到越來越多身邊人的關注。
楊曉峰的妻子,也是“小海豚”的愛心志愿者之一。通過一次拍賣小海豚合唱團小朋友畫作的愛心活動,楊曉峰也慢慢開始關注這群可愛的聽障兒童。
02長江助力“小鳥和小海豚的約會”
2016年5月底,楊曉峰走進長江商學院EMBA28期課堂,和眾多新同學一起開啟了“長江公益第一課”,探討公益新思維,用智慧的頭腦、商業的模式來做公益,并且成為中國公益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者和引領者。
2017年4月,楊曉峰擔任了憤怒的小鳥隊公益活動組織者,他特別希望長江的同學們,能到天津來看一看這支不可思議的聽障兒童合唱團。
因為拓展隊的隊標是“憤怒的小鳥”,這次活動也被親切地叫做“小鳥與小海豚的約會”。
交流活動設在楊曉峰的公司,由專業公司布置了溫馨可愛的會場,EMBA28期的同學從天南地北趕來,“小海豚”為企業家同學們帶來七段精彩的表演。

小海豚合唱團為長江校友表演
在邊講述邊表演的過程中,長江拓展隊的校友們一次又一次被震撼,被感動,一次次難以自持地流下熱淚。
一開始,是長江拓展隊的校友們坐著看孩子們表演,表演完的深入交流環節,企業家們對“小海豚”的建團理念、發展定位和取得的成果表示出極大興趣,更為它的“未來”出謀劃策,在自己的行業領域里找資源,搭平臺,共分享。
聊到盡興處,大家紛紛站起來介紹自己,告訴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擁有哪些資源,哪些是“小海豚”目前發展所需要的。這其中,有長江商學院天津校友會會長郭寶印,也有去哪兒網的總裁張強。

長江天津校友會郭寶印會長與小海豚合唱團互動
來自青島盛世飛洋年輕的女董事長陳成楠,更是當場表示今年夏天要出資邀請小海豚合唱團去青島,由她組織為當地聽障兒童演出“我行你也行”專場音樂會,還要用她公司的游船帶孩子們出海,讓海豚寶寶感受大海的遼闊。
“小海豚”藝術總監張如昕老師動情地說:“你們都是CEO,是總裁,是國家GDP的貢獻者,你們為中國貢獻了稅收和財富。我們的志愿者呢,和你們年紀相仿,我們則是為社會貢獻了愛心,彰顯著精神力量。你們都是了不起的年輕人!”
受到張如昕和志愿者精神的感染,活動結束后,楊曉峰和同學們又聚在一起對這個項目進行了深度的探討。校友們捐贈了共20萬元捐贈給“小海豚”。
除了捐款之外,一個更聚焦的想法在小鳥隊的腦海中產生。
03以IP的思路打造品牌榜樣
小鳥隊的成員許多來自互聯網行業,其中隊長艾渝,主導投資的包括愛奇藝,一下科技等國內外知名的媒體平臺
艾渝對有特點的IP內容有著天生的敏感,具有很好的商業嗅覺,擅長幫助一個品牌找到獨特的價值點,產生更廣泛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一群天生聽不見的孩子,組成了世界上第一支聽障兒童合唱團,這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好“故事”。
在長江商學院,他接觸到“野生救援”等公益案例,通過姚明等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倡導,“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動物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而“小海豚”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也需要更多的社會理解和支持。聽障兒童并不“特殊”,通過人工耳蝸手術和語言康復訓練,再加上適當的精神關懷,他們完全可以融入主流社會。何況,對于普通兒童都需要花大量時間排練的合唱,“小海豚”的孩子們同樣可以做到,這曾是艾渝在與哈佛大學交流時,一位專門研究聽障領域的醫學博士曾斬釘截鐵跟他表示過的,“不可能的事”
“小海豚”的孩子們、家長和志愿者,用無私的奉獻和驚喜的成果告訴世界,“我行你也行”。
艾渝和小鳥隊,想通過故事品牌的力量,讓更多人知道“小海豚”的理念和精神。
他找到張如昕老師交流,發現張老師從“小海豚”成立的時候,心中就懷著一個夢想,要讓孩子們站上世界合唱節的舞臺。因為張老師同時也是南開大學合唱團的藝術顧問,他曾多次帶領南開大學合唱團登上過世界合唱舞臺,并且取得佳績。
對于這個舞臺,張老師并不陌生,但是是否能帶領“小海豚”登上這個舞臺,他也一直憧憬著,準備著。
在艾渝的眼中,張如昕老師簡直是絕佳的“產品經理”。他在打磨一個非常獨一無二的產品。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把這個產品做到極致,做到獨一無二,成為世界聽障兒童合唱團的標桿。
原本只是一腔愛心,真誠投入在教學工作中的張如昕和其他志愿者老師,聽了艾渝的話之后,意識到,“小海豚”并不只是一個純粹的民間組織,它應該填補這個領域的空白,成為聽障兒童歌唱方面的榜樣及引領者。
04海豚音震撼全世界
2016年7月,“小海豚”成立20個月后,亮相俄羅斯索契,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
報名階段,當組委會聽說這是一支來自中國的聽障兒童合唱團時,紛紛表示不可思議,他們專門派出了一位工作人員來到天津核實,當看到志愿者和孩子們日常的排練情況后,這位工作人員受到了極大觸動。
“小海豚”穿著可愛的民族服裝,以充分的準備登臺,一曲“姥爺”為他們量身創作的《小鯉魚跳龍門》震撼全場,斬獲“有表演民謠組”公開賽銀獎,并獲得組委會頒發的“和平友誼特別獎”。
在被譽為“合唱屆奧林匹克”的舞臺上,“小海豚”獲得了國際認可。
“小海豚”一發不可收拾,很快受邀參加德國勃拉姆斯合唱節,演出榮獲銀獎,并獲得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頒發的鼓勵青少年歌唱的“合唱發展促進基金”2017年度特別支持鼓勵,獎金2000歐元;不久后在法蘭克福總領事館受到總領事及夫人的接見,并獲得了世界文化基金組織青年合唱資助項目的表彰;在瑞士,“小海豚”拜訪一家知名耳蝸公司的瑞士總部,以演唱的方式向科學家們致敬。

參加德國勃拉姆斯合唱節并獲銀獎
國內外媒體紛紛對“小海豚”的正能量故事進行了報道,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長江商學院多位明星校友,吳京、陳坤等明星也錄制了VCR對“小海豚”表示祝賀。在長江校友的牽線下,“小海豚”受邀登上了“中國夢想秀”第十期的錄制舞臺,并以節目宣傳片的方式亮相美國納斯達克大屏。
這一次,“小海豚”要挑戰更大難度,180天完成歌曲《蝸牛》的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當可愛純真的“小海豚”成員范可欣,在老師的節奏指揮下,稚嫩地唱出“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時,所有觀眾的心都融化了。
四年前,“小海豚”成立,是為告訴大家聽障兒童也能唱歌,到如今,上海、青島多地都建立起了當地的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越來越多的聽障兒童告訴世界,“我愛唱歌”。
(本文選編自《無公益,不長江——長江商學院公益案例集2019》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