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幫扶肺癌患者 “助力新生”肺癌患者治療救助金公益項目啟動
2019-12-0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12月7日,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和主辦,阿斯利康支持的“助力新生”肺癌患者治療救助金公益項目啟動會在北京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加大對中國EGFR陽性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幫扶力度,以期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助力實現積極有效的規范化肺癌治療。

圖:嘉賓共同啟動“助力新生”肺癌患者治療救助金公益項目
靶向藥物開啟肺癌精準治療時代
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肺癌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由于癥狀不具有特異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進入中晚期。隨著現代醫學的創新與進步,肺癌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尤其是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出現,顯著延長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2004年,世界首個原研肺癌口服靶向藥吉非替尼獲準進入中國,為出現EGFR陽性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了希望,也開啟了中國肺癌精準治療時代。2017年,第三代EGFR靶向藥物奧希替尼在中國上市,為耐藥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它能夠選擇性地抑制EGFR敏感突變和T790M耐藥突變,顯著延長患者總生存期(OS),中國肺癌精準醫療從此進入3.0時代。
基于Ⅲ期FLAURA研究的結果證明,與第一代EGFR靶向藥物相比,奧希替尼降低了54%的疾病進展風險,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達18.9個月,同時還可以減少52%的腦轉移進展風險,增加腦轉移患者無腦部進展或死亡的生存時間,患者生存質量及生存期均有明顯提升。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肺部腫瘤科主任醫師劉曉晴教授表示:“肺癌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能否實現規范化診療是延長患者生存的關鍵。經過一代二代EGFR靶向藥物治療之后產生耐藥,其中約40-60%是由于T790M突變導致,三代EGFR靶向藥奧希替尼的出現使這部分患者有了繼續接受靶向治療的機會。”

圖: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肺部腫瘤科主任醫師劉曉晴教授致辭
多措并舉,積極提升靶向藥物可及性
雖然第一代與第二代EGFR靶向藥物治療給EGFR陽性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帶來更長生存,但治療后出現耐藥仍很難避免。而2017年3月在國內獲批成為二線治療藥物的奧希替尼,是目前唯一納入中國醫保的第三代EGFR靶向藥物。劉曉晴教授表示:“第三代靶向藥的出現,為對抗肺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的幫助,推動和提高了我國肺癌靶向治療的可及性和規范性。隨著醫改加速進行,國家的多項積極舉措,進一步提高了患者接受規范靶向治療的可及性。但由于各地報銷比例不同,部分地區肺癌患者靶向用藥存在困境,治療需求仍未得到滿足。”
同心戮力,為患者輸送希望
據悉,接受EGFR靶向藥物進行一線治療后出現耐藥/疾病進展,且T790M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患者在使用奧希替尼進行二線治療時;如奧希替尼報銷比例低于80%或需全自費,可通過此次發起的“助力新生”項目獲得資金救助,維持后續治療。符合條件的患者可在開始使用奧希替尼治療后,分階段在“助力新生肺癌患者治療救助金項目”官方平臺提交救助金申請。根據使用第三代靶向藥物時間的不同,患者將獲得從700-7000元/人不等的資金救助。

圖: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副理事長胡寧寧致辭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副理事長胡寧寧表示:“‘助力新生’項目是對醫保的有益補充,旨在幫助晚期肺癌患者提升治療獲益,延長患者生存期,在為他們提供切實規范治療保障同時,推動社會各界共同關注肺癌防治。”

圖: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企業事務及市場準入部負責人黃彬致辭
作為此次項目支持方的阿斯利康始終秉持“以患者為中心”,堅定站在與肺癌抗爭的一線,十多年來先后上市了第一代和第三代EGFR靶向藥物,并探索肺癌的一體化診療的管理模式。
談到發起和參與該項目的原因時,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企業事務及市場準入部負責人黃彬表示,藥品有商品性,創新性和社會性這三個屬性。所以必須要考慮兼顧這三個不同的屬性,企業才能可持續發展。黃彬對此做了詳細解釋,商品屬性是藥品需要有利潤和回報;創新屬性,以外企的標準,一個藥品創新要10年左右時間,近20億美金投入,才能得以實現。“2018年,阿斯利康全球營收220億美金,而用于新藥研發的總投入就有59億美金。”藥品的社會性體現在藥品是給患者治病的。如果患者用不起藥,研發的藥就失去了意義。
“藥品是用來治病的,在中國要考慮中國患者的支付能力。不希望看到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情況。只有三方共贏,才能使整個系統正常有序往前推動,企業既可以有能力做新藥,同時也可以滿足不同社會群體訴求。”黃彬表示,此次通過支持“助力新生”項目,希望讓患者充分獲益于第三代EGFR靶向藥物的臨床療效,并且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未來,阿斯利康希望與社會各界繼續共同攜手,持續提升藥物可及性,助力腫瘤患者重獲新生,實現高質量的長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