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夫為善者,內心仁德,其業必長青茂盛。
2020年6 月 16 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僑商聯合會會長、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榮膺2020 中國慈善榜“卓越慈善領袖”稱號。在社會公益領域,很多人好奇,許榮茂的內心中,究竟擁有一副怎樣遼闊的藍圖勝景。
從努力使“居者有其屋”夢想兌現的城市踐行者,到懷揣“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信念,關愛艾滋病致孤兒童的社會實踐家;從讓“新赴港”人士盡快融入香港社會的地方賢達,到“讓更多中國人享受基本醫療服務”的國之善長;從捐獻“國寶文物”傳遞中華文化自信,到2020年全情投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國分憂……
數十年來,許榮茂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不斷向世人詮釋著全新的公益慈善理念,同時,亦將民間力量的社會關懷推向全新高度。當單純而執著的善者情懷,與家國天下的達者壯志相交,夢想便照進了更多民眾的現實。
博施濟困 多年善德義舉不忘初心
上世紀90年代,世茂集團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奮勇前行,許榮茂帶領世茂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款1000萬元人民幣,正式拉開了世茂系統性慈善公益事業的序幕。
“光陰易逝,但善德難忘。”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項目發展與客戶服務部副部長袁崢嶸已經記不清,這些年來經辦了多少由許榮茂親自簽署的捐款項目。從扶貧賑災到慈善義拍,從貧困助學到全國各省市定向援助,厚厚的資料袋里,每一份捐助文件都是一個腳印,見證著一個儒商的承諾。
袁崢嶸回憶說,第一筆1000萬元人民幣的捐款由慈善基金會代為運作管理,此后百萬之巨捐款的陸續到來,更讓他由衷欽佩這位企業家的真心誠意。
兼濟天下,幫扶弱勢。每當祖國遭受重大災害,許榮茂也都會通過各個領域持續解囊相助。2020年初,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許榮茂帶領世茂第一時間捐贈3000萬港幣,用于武漢及周邊地區的疫情防控,并向武漢、香港、北京、上海以及福建、湖南、浙江、江蘇、遼寧、山東等多個省市地區和海外華人社區,捐贈近105萬只防疫口罩,為市民健康安全增加保障。
防艾抗艾 溫情“紅絲帶”點燃希望之燈
“擺脫貧窮,追求幸福”一直是普通百姓的內心企盼。
2005年,世茂在祖國內地發展深耕,此時許榮茂有了更多余力思考企業責任與社會回報。醫者仁心,出身中醫世家的淵源,讓他很快將目光聚焦到祖國的醫療事業。那一年,許榮茂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在這個更廣闊的平臺上,他開始實踐著為百姓“謀求更全面基本醫療,更深層生命健康”的夢想。
那個年代,在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四開鄉,與世隔絕的大山深處,因為艾滋病毒,很多孩子從小失去父母,成為可憐而無助的孤兒,生活失去希望。
而一條溫情的“紅絲帶”,連起了一份牽掛,點燃了孩子們的生命希望。2005年,許榮茂聯合多家企業發起成立“中華紅絲帶基金”,并擔任執行理事長,宣揚防艾抗艾的健康理念,救助艾滋病致孤兒童。
基金不僅在偏遠貧困地區捐助了百余個村級衛生室,設立了艾滋病毒防治中心,更開設了“中華紅絲帶家園”、“棟梁班”、“藝術班”,發放“紅絲帶健康包”、“母嬰平安包”等,這些資源,讓貧困大山與世界相聯。飽受病患折磨的當地民眾因此可以自力更生,原本無助的孩子們則擁有了一個走向光明的機會。
來自“紅絲帶棟梁班”的阿日,便是其中一位幸運兒。2010年在紅絲帶夏令營上,許榮茂牽著阿日的小手游覽世博會,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山,看到大山外的世界。平日里少言少語的阿日突然問許榮茂:“爺爺,我還能再見到您嗎?”這份特殊的記憶一直印刻在許榮茂心頭。
于是他堅持與這個小女孩通信,鼓勵她努力學習,追求進步。在2014年、2018年和2020年的幾次世茂和紅絲帶的活動中,已成長為優秀青年的阿日,多次見到許榮茂,表達自己深深的感激:“許爺爺,我已經走出了大山,從大學畢業,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和自己喜愛的生活。我一定會牢記恩情,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像阿日一樣受到關懷的,還有一位年輕的母親阿莫。2012年,許榮茂遇到年僅二十多歲的彝族婦女阿莫,“癮君子”丈夫將艾滋病傳染給她。當時她背上有襁褓嬰兒,腹中還有另一個即將到來的小生命。許榮茂再三叮囑阿莫,“一定要加入紅絲帶基金的‘母嬰阻斷計劃’,一定不能母乳喂養,要用捐贈的奶粉。”第二年,放心不下的許榮茂再一次赴涼山探訪阿莫,她激動地說,“感謝您的叮囑,我的兩個孩子都沒染病!”
醫者心,行者身。十多年來,許榮茂的足跡踏遍四川、甘肅、新疆、河南等艾滋病重災區,他積極動員社會力量,籌集資金和物資,并在多個場合呼吁社會各界加入防艾抗艾的隊伍。目前,“中華紅絲帶基金”已經投入2.1億元,180多萬人直接受益,成為中國抗擊艾滋病大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愛心醫院 信義福澤千萬鄉鎮百姓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深處西部山區的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啊喇鄉,雖然四季溫和、森林茂盛,但當地的衛生院,卻要服務范圍超過177平方公里,覆蓋大山里的2300戶鄉民,醫療資源非常匱乏,而從大山走到縣城醫院的幾十里路,常常阻斷百姓們的求醫之路。
“由于城鄉發展的不均衡,很多地區的醫療衛生條件非常落后,亟待改善。”如何改變中西部偏遠鄉鎮落后的基本醫療條件,為當地百姓提供基本醫療保障,一直是縈繞在許榮茂腦海里的問題。而2008年汶川大地震,則迅速讓許榮茂找到了參與震后援建的方向——出資超1億元,向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鄉鎮和偏遠地區捐建百所“世茂愛心醫院”,為當地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2011年,許榮茂走訪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青龍世茂愛心醫院,探望病人)
攀枝花啊喇彝族鄉衛生院在地震中受到重創,已在醫院扎根20 余年的趙捷院長,回憶起當時地震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地震過后,滿目瘡痍。然而世茂在最短時間內捐資為我們重建醫院,捐贈醫療設備,組織我們去上海的三甲醫院進行培訓學習,使醫院有了快速發展,為災后百姓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基本保證。這些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真的做到了!”
云南省楚雄州元謀縣姜驛鄉,全境均在金沙江北岸,全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從鄉到距離家最近的縣城醫院要整整5個小時的路途。世茂愛心醫院在這里建成后,多年腦溢血患者、年已八旬的李阿婆終于不用以生命為注和時間賽跑, 無數鄉民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的愿望也得以實現。
多年來,世茂愛心醫院逐漸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從“醫院建設”到“設備捐贈”,從“送醫下鄉”到“鄉鎮醫生培訓”,許榮茂和他帶領下的世茂集團,在醫療扶貧的道路上從未停歇。
如今,在西部廣袤土地上拔地而起的100多座“世茂愛心醫院”陸續建成使用,從2010年遍布四川、云南、甘肅、陜西等地,到2018年拓展至河北,再到2019年拓展至江西,撒落全國9省多個偏遠鄉鎮,覆蓋服務人數超過 2000 萬,為建設“健康中國”持續貢獻著力量。
凝心聚力 “四海一家”創新和諧共融
獅子山下,紫荊花開。1997年,香港回歸。23年以來,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香港也開始了全新發展。
作為一名杰出的香港企業家,香港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一直是許榮茂心中所系。“香港要想在新時代繼續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一定要背靠祖國,搭上國家發展的高速列車。”
本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赤子之心,許榮茂以一種責無旁貸的使命感,于2010年連同幾位商界朋友共同創辦“新家園協會”,為內地赴香港新移民以及少數族裔人士提供生活、教育、培訓、工作等一站式服務,推動他們積極投入和參與香港建設。
1997 年出生的小黎是一名“回歸寶寶”。從 2015 年開始,他連續四年參加新家園協會舉辦的以青年文化交流為主題的“四海一家”系列活動。在活動中,他在天安門觀禮臺上看到國旗升起,在八達嶺上感受萬里長城,在成都熊貓基地參加雙胞胎熊貓“四海”與“一家”的命名儀式,他由衷感慨:“在游歷祖國大江南北的過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國家高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也有了真正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像小黎一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四海一家”項目從2015年舉辦至今,已資助超過10000位香港各界青年,分別前往北京、上海、廣東、福建、陜西、天津、浙江、四川等地交流,在閩山閩水中了解燦爛的海絲文化;在中華文化發源地體驗長安古都、黃帝之陵、延安革命圣地,探尋古絲路,發現新絲路;在廣州、深圳、珠海感知粵港澳大灣區,把握國家發展脈搏……
如今,“四海一家”活動已成為全香港最具影響力的青年、文化交流項目之一,成功地增進了香港青年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情感認同和理性認同。
為促進香港的持續繁榮與發展,許榮茂還發起了多個公益項目。2017年11月,他發起“香港新家園協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及“亞洲防盲基金會”的合作,捐資1000萬港元開展“一帶一路”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2018年1月,捐資1000萬港元用于香港大學中國制度研究中心的創辦,推動香港與祖國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促進香港青年深入了解祖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參加2019年“反暴力救香港”和平活動,更在2020年“港區國安法”頒布后,第一時間發聲,努力維護香港社會的穩定。
賢德智思 文化傳承助力文明復興
國寶回家,感動中國。2018 年的春晚,在特別設計的《國寶回歸》環節中,許榮茂充滿家國情懷的一番感言,贏得了臺下雷鳴般的掌聲:“保護和弘揚中華文化,是我多年來的愿望。我把流落在海外多年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帶回國家,這是我的榮幸,更是責任!”
《絲路山水地圖》是一幅繪制于明代中后期的皇家青綠山水手卷,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獻,2017年11月,許榮茂斥資1.33億元人民幣購回,并無償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院。它的回歸將有助于我國更深入研究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并為未來“一帶一路”的研究提供難能可貴的參考與借鑒。
值得一提的是,在捐贈《絲路山水地圖》前,許榮茂還捐資8000萬人民幣啟動了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因為在他看來,“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18年,世茂集團與故宮博物院攜手在泉州打造“故宮海上絲綢之路館”(暫名),又一次踐行其對絲路文化的傳承以及中華文化的弘揚。2020年下半年,“故宮海上絲綢之路館”將會建成開業。
2020年兩會期間,許榮茂發表了題為《守正創新,發展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新舉措、新機制》的提案,旨在進一步加強國有機構對民營機構的指導,創新兩者的合作方式,助力民營博物館、美術館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許榮茂決心號召更多人參與文物保護、文化傳承,增加文化自信,以中華文化的發展繁榮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率先垂范 多領域探索公益慈善路徑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為全國政協常委,許榮茂曾在2018年兩會期間,了解到包蟲病在西藏流行廣,罹患人數多,是西藏“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疾病之一。于是,他立刻發起設立“世茂集團包蟲病救助專項基金”,連續3年捐贈1000萬元為藏區牧民送去健康和關愛。其后,也已以“就業扶貧”形式多角度助力藏區脫貧攻堅。
作為一名充滿家國情懷的僑商領袖,他積極響應中國僑聯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籌建“華僑冬奧冰雪博物館”的倡議,帶頭捐資2000萬,“呼吁大家共同參與,延續我們華僑華人的奧運夢、愛國情。”
作為一位有強烈社會責任心的企業家,許榮茂不斷號召世茂員工熱心公益,成立“三年III班”員工志愿者團隊,開創“世茂彩虹中心”和“眼鏡哥哥”行動,旨在救助重癥孤殘兒童,關愛困境大病兒童健康。
脫貧攻堅 奮進前行決勝全面小康
2020,中華民族復興路上迎來決勝小康的收官之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惠及十幾億人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和關鍵一步,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幸福所在、責任所在。
點滴成河,溫潤九州;聚沙成塔,初心依舊。
在決勝全面小康這年,對于榮獲2020 中國慈善榜“卓越慈善領袖”,許榮茂動情地表示,“飲水思源,常葆初心,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國家和人民的支持。三十多年來,我和世茂集團積極投身于精準扶貧、文化保護、香港社會和諧等多個公益領域,以愛心點燃希望,以責任振興中華。我堅信,任何困難都無法阻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無法阻擋偉大祖國前進的步伐。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定當團結一心、艱苦奮斗、風雨無阻向前進!”
截至2020年5月,世茂公益已經累計捐贈超16億,惠及人口超2200萬。 許榮茂也以其仁者善心、大愛無疆,曾先后榮獲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愛心中國——首屆中華慈善人物” “中華慈善獎特別貢獻獎” “2014 年中國首善” “2015 中國年度慈善領袖” “2016 中國慈善榜終身成就獎” “2018 年度中華慈善獎” “2020中國慈善榜卓越慈善領袖獎”等殊榮,2011 年被香港政府授予“金紫荊星章”。
未來,世茂集團在許榮茂的帶領下,將繼續堅定地走在這條充滿愛的道路上,上下同欲,風雨同舟,匯聚更多愛的力量,助力國家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