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在2012年3月舉行的第十三次全國民政會議上,民政部表示將加快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在一些地方并將在全國下放非公募基金會審批權、異地商會審批權等,促進行政效能的提高。
早在2009年7月,民政部和深圳市政府簽署了《推進深圳民政事業綜合配套改革合作協議》,授權深圳市開展基金會、跨省區行業協會、商會登記管理試點。安徽省也于2009年在合肥、蕪湖、蚌埠三市開展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試點,其中包括非公募基金會登記管理實行市級民政部門登記管理、報省民政部門備案制度。2013年5月開始,安徽省全部地級市和兩個直管縣均可以登記管理非公募基金會。
據基金會中心網2012年6月發布的數據,全國1463家非公募基金會中,在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占5%;在省級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占到93%;在市級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有24家,占2%。2013年以來,浙江、福建、湖北多個省份紛紛開展試點工作,將非公募基金會登記管理權限下放到地級市。
市級管理更加及時便捷
湖北省此次非公募基金會登記管理改革試點有武漢、宜昌、荊州三個城市。據了解,湖北省基金會總數已從2009年底的20多家,增長至去年底的近70家。其中絕大部分是非公募基金會,且有向市州基層發展的趨勢。
武漢市民間組織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趙祥告訴《公益時報》記者,試點的準備工作去年年底就已開始,今年3月14日,民政部正式復函省民政廳,同意開展試點工作。趙祥說,由于此前沒有基金會管理的經驗,具體工作中也在向省級民政部門學習,“及時反饋,請他們來把關。”
武漢市慈惠助學基金會在3月份提交申請,市民政部門對其申報材料、單位人員組成、原始基金、場地等情況進行了嚴格審查,5月初批準成立。趙祥表示,原來在省級民政部門申請基金會性質的機構,審批門檻較高、管理嚴格,不太容易申請成功。放在市級登記管理,首先是距離上監管方便;其次,雖然都是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審批,但相對來說,在市里申請登記要容易一些;在具體事務管理上,由于市級民政部門對本地基層事務更加熟悉和了解,也更能夠對基金會進行細致的溝通和面對面指導。比如慈惠助學基金會,“理事長是一位退休人員,兩家企業捐款,這些事就在我們身邊。”趙祥說。此外,也不斷有人來咨詢成立基金會的事宜,但很多還是想成立公募基金會,對此,趙祥表示只能請他們繼續到省里申請。
企業基金會為主
較早開始試點的安徽省,非公募基金會的市級登記管理目前已在全省展開。安徽省民間組織管理局工作人員王旋向《公益時報》記者表示,由于省內經濟環境和公益行業的發展,近幾年基金會增長的速度在加快,往年可能一年增加一家,2012年一年內,全省公募與非公募基金會共成立了14家。目前市級的非公募基金會有8家,發起方還是以較有經濟實力的企業為主。王旋說,市級管理不僅省去了申請人往返幾次省里咨詢、送材料的麻煩,市級民政部門指導工作也更方便及時。為便于管理,省民政部門對各市級非公募基金會進行了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