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年生態治理與修復 昔日京北沙地變綠色園林——華彬生態園獲得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綠色發展獎”
2019-12-2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李慶
2019年12月27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主辦的“2019人民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暨第十四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在京舉行。華彬集團北京生態園項目以持續推動綠色發展的責任理念與公益踐行,榮獲“年度綠色發展獎”。

華彬文旅集團副總裁、原華彬生態園總經理安峰(中)上臺領獎
作為中國互聯網業界最早、最具影響力的企業社會責任評選,第十四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以“奮進70年責任在路上”為主題,通過主旨發言、學術交流、分享責任、主題論壇、頒獎表彰等環節梳理70年來我國社會責任發展歷程,挖掘企業社會責任故事,表彰優秀企業社會責任榜樣。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司長曲天軍、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院院長王曉光先后致辭。

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女士
我國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綠色”發展的核心理念,作出了全社會進入綠色發展時代的動員和布局。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強調了綠色發展的思想,“綠色”更是十九大報告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措辭之一。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計,近20年來,我國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3個監測期“雙縮減”,土地沙化面積由上世紀90年代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華彬生態園一線員工張玉東,參與生態園防風治沙工作20年
在這綠色成就背后,既有一系列大型生態修復工程的有力實施,也有由社會、群眾、企業等廣泛參與的堅守與貢獻。在過去22年的時間里,華彬生態園完成了從垃圾場、砂石場到生態家園的華麗轉身,回填土方2500萬立方米、沙坑改造3350萬平方米;種植各種苗木1000萬株,綠化面積超6400余畝,成功將昔日的北京五大風沙危害區之一改造為優美的綠色園林。

90年代的北京昌平南口地區
科學治沙、精細治沙,憑借在這片荒蕪土地上的努力與貢獻,華彬生態園曾被聯合國列入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金鼎案例工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城市生態改造模范,并被國土資源部—中國地產峰會授予“節地治沙之星”稱號。近年來,華彬生態園持續引進國外先進的節能科技,在節水灌溉、廢物循環利用、動植物保護等方面積極貢獻,平均每年帶動就業近3000人次。

今華彬生態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更多發展機遇。今天的華彬生態園綠意盎然,夏天可以賞花避暑,冬天可以滑雪泡溫泉,匯集了休閑體育、酒店餐飲、健康管理、科技農業等大健康產業。順應消費潮流,極大豐富了區域內的文化旅游項目,成為連接京北長城、張家口的特色旅游勝地,進一步帶動區域消費,增色美麗北京。華彬生態園在未來還將打造華彬生態藝術博物館,通過互聯網+實景技術等展示手段,對青少年兒童進行綠色生態科普教育,提升環保意識,進一步展示生態文明成果,傳播綠色文化。
作為一家國際化、多元化的跨國企業,華彬集團三十多年來累計納稅300億元人民幣,提供社會就業崗位數萬個,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領域積極作為,并在精準扶貧、抗震救災、捐資助學、綠色環保等公益慈善領域持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