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5 來源 :??作者 :
小學公益教育課程在我校已開展一學期了,在這期間,師生積極參與到社區的公益活動中來,充分實踐“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宗旨,提升自身的公益意識、能力和行為。孩子們有了如下變化:
一、鍛煉了膽量和勇氣,變得更大膽
記得孩子們第一次去給富燕新村小區一位老爺爺家送信的時候,張然都不敢按門鈴,在門口徘徊了好久,最后終于鼓足勇氣按響了門鈴。老爺爺開了門,他說:“老爺爺,您的信?!甭犞悬c變調的聲音,沒等老爺爺說話,他就飛快地下樓了。其他小伙伴看著他的樣子,沒有嘲笑,我鼓勵他繼續送信。第二次他沒有退縮,繼續硬著頭皮去送信,慢慢地第三次、第四次越來越從容了。他不再害怕與陌生人交流了,做事情時也有了信心和勇氣。
二、提高了克服困難的能力,變得更有責任感
在約定到圖書館做公益的時間,學生們全部按時到達。進門之前,管理員阿姨交代了他們所負責的工作和注意事項,負責兒童區圖書的整理和秩序維持。工作開始了,大家很賣勁的忙了起來,可是干了一會兒一些學生就累得滿頭大汗。不一會兒有的學生橫七豎八地躺在兒童區的椅子上休息。圖書館的管理員阿姨說:“圖書館是文化殿堂,作為志愿者是為了有效的配合和幫助管理員來管理圖書館的工作和維持好秩序,做事情會累的,但是要堅持啊”。在阿姨的鼓勵下,學生們一直堅持到完成任務的時間。在圖書館當志愿者使學生們學會了克服自身疲勞的困難,以堅持完成任務的姿態表明了責任感的發展。
三、體會到了付出的快樂,變得更自信
公益課程不同于其它實踐類課程,學生會真正走進社區、走入社會,并身體力行地做每一件事。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夠體會到不同尋常的心理體驗,他們付出的同時,也收獲了成就與快樂。一次學生們一起清理小廣告和撿拾白色垃圾的時候,個個汗流浹背,小臉被太陽曬得紅彤彤的,小手也都臟乎乎的??墒钱斔麄兛吹角謇砗蟮膲Ρ诤托麄鳈诠鉂嵢缧?,沒有了垃圾的草坪碧草如茵,都高興地笑了。許多孩子說,再不干凈的地方,只要我們的手去清除,沒的環境就會再現。由此可見,學生們在付出與收獲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變得更加自信。
總之,小學公益課程在學校的開展,學生們在社區活動中的行為,產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公益之路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一起努力。(北京燕山前進第二小學閆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