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5 來源 :??作者 :
家庭,是人一生溫暖幸福的港灣。親情,是人與人之間最親密、最真摯、最深厚的情感。父母與子女之間有著一種特殊親近的感情,父母和子女心連著心,情連著情,常以子女之憂而憂,以子女之樂而樂;同樣,子女對父母也懷有深切的依戀、愛戴之情,父母的喜怒哀樂也時刻感染著子女,牽動著子女的心。他們在情感上的互相感染作用是特別巨大的。因此,在小學生中實施公益教育,家長的作是不容忽視的。如何發揮并運用家長在小學公益教育中的作用,在這次公益教育實驗中我們進行了探討。
首先,加強對家長的公益教育培訓,提高家長教育水平。
讓家長懂得,公益是指公益主體以非政府性形式進行的,具有非營利性、自覺自愿性和社會性的一切公共利益的活動和行為。小學公益教育要依托家庭,家長的支持和共同參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公益意識和行為。鼓勵孩子從家庭和自已身邊小事做起,用自已的力量參在改善家庭、學校和社區公共事務中,樹立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其次,請家長與孩子一起來參與公益活動,以身作則。低年級學生處在剛入校門,一切都是懵懵懂懂時期,許多活動不知怎樣做。例如,讓學生做一件關愛植物的事情。他對選擇什么樣植物不知所云。這是家長陪同孩子選擇了社區的一塊需要呵護的綠地,共同參與。孩子在家長的示范下,學會了如何去呵護植物。他懂得了植物需要水分,及時給它澆水就是一種愛護的行為。
第三,發揮家長的作用,促進學校公益教育的開展。為了提高教師的公益教育水平,采取無記名形式,對參與年級及班級學生和家長進行問卷調查。我校有1200多名家長,他們來自各行各業,讓家長在學校公益教育工作中起監督作用,為學校獻計獻策,各班通過民主選舉組成了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成員來自方方面面,不同職業,不同水平,代表著不同層次。利用每學期初家長開放日活動,召開家委會會議。目的讓家長委員會成員在學校和家長之間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配合教師一起探討公益實踐活動。同時,也可以挖掘家長中的豐富資源。如我校潘碩家長,每周四下午都會帶領三(1)班的孩子和部分家長一起參與公益實踐活動。如幫助社區發各種教育傳單、去敬老院給爺爺奶奶表演、打掃衛生。這些在家長配合下完成的公益活動促使孩子們體驗到做公益事情的成功與快樂,同時家長也因為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更主動地配合學校組織各種公益活動。
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說過:“教育孩子的失誤,正如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可能靠第二次、第三次補救。它的影響是終身洗不掉的。”可見,家長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家長在學校公益教育中是一支不容忽視的隊伍,如何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他們真誠地參與到學校的公益活動中來將是我們一直努力研究的問題。
(北京房燕山前進第二小學魯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