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5 來源 :??作者 :
在學習小學公益教育六年級的“制定公益行動計劃”一課后,學生們要通過做一個公益活動來實踐定計劃。于是,同學們討論選擇做什么公益活動,最后決定開展“關愛盲人,關注導盲犬”的公益活動,下面我就談談我們班進行活動后的幾點體會:
一、充實了班級主題班會的內容。
小學公益教育核心是通過課內和課外教育的途徑,從小提高孩子的公益意識,培養孩子的公益行為,讓他們從自我做起,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力量參與到改善家庭、學校和社區的公共事務中來,從而樹立其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公益教育聚焦在青少年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培養。而班會作為培養學生良好行為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環,它的目標也是要培養學生“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這樣“關愛盲人,關注導盲犬”的公益活動使班會的內容突破了僅僅是在學校范圍內的教育,而是走出去與社會接觸,在解決社會問題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同時,這個主題是我們未曾做過的,它吩咐了我們的班會內容。
二、責任感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首先,我讓班里的同學集體觀看了“導盲犬小q”的電影,看過后,同學們知道了在外國,導盲犬可以和盲人暢通無阻。但是在我國的馬路上為什么看不到過導盲犬呢?帶著疑問,同學們在校內調查老師和同學們,在校外調查家長和鄰居對導盲犬和盲人上屆的事情。調查結果1、怕被狗狗咬。2、狗狗太臟,不愿意和它一起出行。3、導盲犬能有什么作用。看來,在中國大家對盲人的關愛缺乏,對導盲犬的認識太片面了。他們想為這個問題的解決獻點計策的責任感油然而生。
接著學生們來到盲人調音師陳燕家去拜年,為她和導盲犬帶去春節的問候。學生在與阿姨和導盲犬“珍妮”的接觸中,她說了自己克服困難樂觀生活的經歷,我們驚嘆陳燕阿姨那種自強不息精神。同時從她訴說盲人出行太不方便的一系列問題中,學生感到就算陳燕阿姨有了“珍妮”這一雙明亮的眼睛,但是還會受到社會上的許多排斥,打車只能打鄰居的“黑車”,去超市購物,只有一家“超市發”認可“珍妮”。這對這些問題,孩子們想:一定要通過我們的活動呼吁更多的人來關注盲人,也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幫助他們出行。
三、活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在整個活動中,同學們全員參與,通過制定校內公益活動計劃-----進行問卷、采訪調查-----總結調研結果-----制定宣傳的具體活動方法-----進行一步一步的實施。都是孩子親身去做的,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
學生把盲人出行的諸多不便進行了歸總,把自己印制的導盲犬宣傳小書放到了學校的“讀書角”,供全校師生借閱,讓更多的同學們能了解導盲犬。在班級博客上發表相關文章,記錄工作中的一點一滴。我們還把這項公益活動與我們承接的微善社的活動進行了整合,利用申請到的500元啟動資金進行了接下來的一系列工作:
1、我們繼續向身邊的人們宣傳導盲犬。
2、我們主動與“雷鋒車隊”進行聯系,希望他們可以與陳燕阿姨和其他的盲人叔叔阿姨建立專職的叫車服務。
3、為雷鋒車隊發放狗狗墊墊,放在車上,方便導盲犬。
四、活動促進了學生的責任感的發展。
通過活動,孩子們學會了去關心他人,會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幫助身邊的人。學生的活動雖然不能使每個盲人都能擁有導盲犬,都得到專職的叫車服務,但是他們的行動可以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與他們一起關愛盲人。他們將這個活動讓全校學師生知道,讓家長和鄰居知道,大家一起匯成更大的力量。這充分體現了他們不僅自己投入還要喚起更多的人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孩子們總結活動時也說:“我們已經六年級了,很快就要畢業了。我們希望低年級的同學可以繼續將我們的活動傳承下去,能接起我們的接力棒,繼續為其他盲人叔叔阿姨建立專職的叫車服務和為盲人創造便利條件出行。繼續搭起盲人和雷鋒車隊的叫車服務。升入中學后,我們會向中學的老師和同學們宣傳我們的導盲犬的活動,讓更多的人認識導盲犬,關愛盲人,可以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懂得感恩。同時也為盲人的出行更加便利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也會呼吁社區的居民,身邊的朋友,讓大家重新認識導盲犬,加入我們這個隊伍中來,一起為盲人、為導盲犬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之,學生們的一次好的公益活動主題猶如給學生的心靈點亮一盞明燈,會給班級管理注入新的力量,會給學生們的健康成長指明前進的方向。(北京雷鋒小學趙京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