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祺文
2017年貴州六盤水•第二屆91金融貴州青少年英才北京行(參觀91金融大廈)
精準扶貧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如今已到了攻堅階段,不容“走馬觀花”式的扶貧。在京黔精準扶貧項目志愿者心里,時刻都裝著一個記事本。“我的人生價值在于扶貧濟困,在于回饋社會。”不僅成了自己的座右銘,也成了整個扶貧團隊內心的真實寫照。有時家人生病不能陪,有時經常要奔波在飛機上……雖然有愧于家人,但是作為扶貧團隊的中堅力量,忘記不了那些孩子充滿幸福的眼神,也忘記不了時代賦予的使命。
為了為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京黔精準扶貧項目主動參與了北京延慶大莊科鄉和貴州六盤水、畢節市威寧縣石門鄉的精準扶貧事業,在脫貧攻堅的每條戰線上積極探索。多次深入貴州山區,在貴州省通過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建立“鄉村工坊”,走出一條“互聯網+精準幫扶”的發展道路,保證“精準扶貧 不落一人”。
2017年貴州六盤水•第二屆91金融貴州青少年英才北京行(參觀平北紅色第一村)
扶貧先扶志:舉辦兩屆青少年英才北京行
2016年8月,公司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孩子,她們來自貴州省石門鄉,很多都是大山深處的留守兒童,而且都是第一次坐汽車,坐飛機。孩子們開始暢談自己的夢想。“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優秀的建筑師,為我的家鄉蓋好多好多的高樓大廈,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我希望看到沒有看到的事物,體驗到很多沒有體驗到的東西”……說起夢想時孩子們是一臉的驕傲,眼神里泛著光。
2017年貴州六盤水•第二屆91金融貴州青少年英才北京行(唱歌《不用揚鞭自奮蹄)
孩子們參觀了長城,故宮,鳥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在平北紅色第一村紀念館,孩子們見證了北京大莊科鄉、91金融與貴州石門鄉簽署結對子協議,一起觀看《激戰沙塘溝》等紀錄片,了解了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在殘酷的環境中播下紅色的革命火種。一雙雙眼睛望著擺在土炕上的破舊木桌和殘缺的油燈,大家仿佛看見了昏黃的燈光下映襯出一張張堅毅的面龐。就是這些人用生命保護了家鄉的熱土,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值得每個人永遠銘記。
2017年貴州六盤水•第二屆91金融貴州青少年英才北京行
2017年,“2017年貴州六盤水·第二屆91金融貴州青少年英才北京行”正式開始。來自六盤水市鐘山區的小朋友參觀了鳥巢、故宮、動物園,此次2017年貴州六盤水青少年英才北京行是對公益事業的一次傳承和延續。每一次大家都暢談自己的所見所感,分享自己個人經歷和夢想,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動。
在平北紅色第一村紀念館前,孩子們精心演繹了自己原創的一首歌《不用揚鞭自奮蹄》,孩子們的歌聲響徹在延慶區大莊科鄉的山里,“夢里北京是個謎,魂牽夢繞來北京;北京涼都心連心,一路故事到天明。小小的我像片云,勵志成長不哭泣。千言萬語說不清,感恩九一在心底。啦啦……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不用揚鞭自奮蹄!”一字一句,不加修飾的歌詞詮釋了青少年的青春夢想,感染了現場所有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91金融聯合主辦贈書交流活動
探索“鄉村工坊”模式 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為了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許澤瑋和扶貧團隊提出與貴州省畢節市石門鄉政府聯合創建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和特色的“鄉村工坊”。農民在工坊里入了股,就成了廠子里的股東,不僅解決了企業退出問題,還破解了那些通過產業扶貧最后又返貧的現象。
孩子們參觀平北紅色第一村
“鄉村工坊”是一個“線上有平臺,線下有生產基地,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精準扶貧模式”。鄉村工坊可以由91金融提供初始籌建資金,當地政府提供場地,附近村民進入到鄉村工坊工作,按月領取工資,到年底享受分紅,同時允許村民按照鄉村工坊成立之初的股本回購股份,鼓勵他們成為股東,一方面可以讓他們更加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也使得扶貧企業能夠獲利退出。
為了解決銷售難題,企業通過“鄉村工坊”對當地的農特產品、手工藝品進行設計包裝升級,在保持原汁原味的產品特色的同時提升產品附加值,借助點名時間等眾籌平臺打開銷路,提升當地農民收入,幫助當地農民實現“本土化”就業。
許澤瑋參觀平北紅色第一村紀念館
2017年4月11日,91金融前往六盤水市,把“鄉村工坊”模式結合當地特色合作社,向六盤水注入資源和資金,形成新的“線上有平臺、線下有生產基地”的經營模式,以實際行動支持貴州省“三變改革”,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最終讓“三變”圍繞脫貧做,脫貧跟著“三變”上,讓更多人分享到“三變”改革的紅利。
許澤瑋促成了北京大莊科鄉與貴州石門鄉簽署結對子協議
如今,“金彌”紅心獼猴桃酒由金八傳媒與貴州省六盤水市某獼猴桃酒廠聯合定制產品,并借助91文化的點名時間,通過眾籌形式完成產品銷售,拓寬六盤水當地農特色產品銷售渠道。許澤瑋表示,未來,公司還將結合貴州當地農特產品特性,推出更多定制化產品,實現精準扶貧和文化創意有效結合,變“輸血”為“造血”。
兩年來,京黔精準扶貧項目志愿者時刻奔波在京黔兩地,不喊一聲苦,也不喊一聲累,一直在默默地付出。扶貧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兒童,我們會一直走下去。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只有啃下這個“硬骨頭”,攻克“決戰點”,全力打贏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硬仗。
許澤瑋前往貴州石門鄉實地調研
扶貧是播種機,扶貧也是主戰場。京黔精準扶貧項目志愿者深入貴州六盤水市和畢節市石門鄉,北京大莊科鄉,真心實意的幫助每一個人順利脫貧。每一個成員心里都清楚,想要破解扶貧這個未知數,整個團隊必須橫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實實在在的付出,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扶貧,要從小事做起,不求名利,不念榮譽,和那些地區一起成長,只有這樣,才能給世界展示一個向上向善的力量。
許澤瑋一行參觀考察貴州省六盤水市獼猴桃示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