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于俊如
2018年6月13日,以“開放創新、電動未來”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大學生動力電池創新競賽頒獎典禮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行。
據了解,此次競賽從賽制設立到評選進程再到成績公布,獲得了動力電池行業多位專家、學者與科研人員的關心。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秉剛現場致辭時強調:“新能源汽車是我國的國家戰略,交通工具的清潔化是改善大氣環境的重要方式。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電動車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而電池的發展程度決定了電動車的水平。電池中有很深的學問,電池創新不僅需要現在的研究人員也需要未來的工程師和科學家,也就是大學生。大學生現在參加動力電池競賽能夠為未來的創新工作打下良好基礎,此次競賽很有意義。”
在頒獎典禮現場,記者有幸聆聽了獲獎選手代表對自己的作品的展示講解,雖然聽得一知半解,但是學生代表的自信還是令人振奮,當然,動力電池行業專家對獲獎作品做的現場點評,更讓我們加深了了解。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邱新平說:“電池涉及化學、材料、分子等很多知識。目前,大家都很期待電池能量密度的提高。本次參賽選手提出的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的方案很巧妙,在沒有采用特別昂貴的材料、不增加材料成本的情況下,讓電池性能提高了一倍。可以想象,將來這種方式如果真的產業化,電池成本會大幅度下降,電動汽車續駛里程也將大幅增加。”
南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新能源材料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高學平說:“創新研究離不開從相鄰的學科等引入理念、方案,這次參賽選手提出的方案就包括把‘相變儲能材料’領域的方法引入到汽車電池領域,這種思路是很好的,未來也有很好的發展空間。”
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夏定國說:“創新并非高不可攀,從基礎的材料方案入手也能做出創新項目。此次參賽選手提出的方案中就包括,受飛機翅膀設計方式啟發提出的電池性能改進方案。它雖然沒有使用新的材料,但新的設計方案也能有效提高電池性能。”
據了解,此次首屆中國大學生動力電池創新競賽開始于2017年11月1日,由《中國汽車報》社主辦、LG化學贊助,并獲得北京理工大學和北京圓網慈善基金會支持。目的在于發現和培養汽車動力電池及材料領域的優秀人才,鼓勵他們成為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的精英力量。
從產業情況來看,雖然目前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方面已取得不俗成績,但仍面臨較多問題,如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充電效率、熱管理系統,以及循環利用和回收等。為此,中國大學生動力電池創新競賽主要聚焦目前動力電池面臨的難題,要求參賽選手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可以只涉及一個問題也可以多方面兼顧,且不局限于前文提到的五個方面問題。需要強調的是,在動力電池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不僅技術需要不斷創新升級,其管理與商業模式也需要創新,因此競賽的內容還包括動力電池應用商業模式的創新。
《中國汽車報》社總經理辛寧說:“競賽致力于培養在動力電池、材料方面具有濃厚興趣和研究能力的大學生,增加這些大學生與行業專家、企業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的接觸,讓大學生的知識學以致用,并發揮其所長、展示其才能。”
LG化學大中華區總裁樸顯植說:“青年強則產業強。大學生們肩負著中國創新的重任,大學生的創造力是整個產業的未來和希望。LG化學將始終秉承開放創新的理念,致力于在中國推進動力電池年輕人才的培養,讓創新始于中國,花開世界。”
另據透露,首屆中國大學生動力電池創新競賽于6月13日落下帷幕,而新一屆的比賽將再度啟程。未來的競賽仍將促進學生與企業、行業的雙向互動,既為參加活動的大學生在專業領域的發展提供幫助,又能夠通過大學生的參賽作品和創新理念,為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面向大學生的動力電池競賽之外,LG化學還將開啟面向大學及研究機構中科研人員的“GIC 2018全球創新競賽”。這項賽事旨在支持全球各地的創新性提案,并促進LG化學與各地研究機構的長期合作。
LG化學(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興起介紹說:“參與者可在LG化學重點關注的未來科技領域提出方案,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環境、生物、功能材料、平臺技術’等。競賽提案征集時間為2018年6月18日~9月30日,入選提案將于2018年12月公布。最終入選者可獲得15萬美元/年的研究經費支持,并有機會與LG化學研發團隊合作,以共同實現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于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