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2018年7月7日,第八屆中國社會治理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本屆論壇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主辦,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協辦。
論壇以“社會治理:40年改革開放回顧與新時代展望”為主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回顧總結40年來我國社會治理變革的歷史進程、寶貴經驗和重大成就,深入研討新時代社會治理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在致辭中指出,本屆論壇以“社會治理:40年改革開放回顧與新時代展望”為主題意義重大,要充分認識改革開放40年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偉大成就,進一步堅定改革開放是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必由之路的信心,全面開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新征程。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王濟武在致辭中闡述了社會工作的重要性,并從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專業引領與本土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與優化三個方面對社會工作發展提出建議和要求。“創新社會治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抉擇,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由之路,讓我們攜起手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不斷推動社會工作發展,為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社會建設、實現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王濟武說。
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在致辭中指出,學校將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積極協同社會各方優質資源、加大支持力度,使之成為新型國家高端智庫、學術重鎮和人才培育基地。
國務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禮群發表題為《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的主旨演講。他指出,縱觀40年的歷史進程,我國社會治理領域變革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主要是沖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模式,逐漸放松社會領域管控,著重釋放社會活力,讓全社會活躍起來。
第二階段,從1991年黨的十四大召開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主要是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治理基本框架,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的新路子,著重引導社會發展活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第三階段,從2012年黨的十八大到現在,主要是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化社會治理變革,著重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推動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運行。
他認為,40年來,我國社會治理領域變革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主要是:堅持不斷解放思想,推動社會治理理論創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開拓中國特色社會治理之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靠群眾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堅持運用多種手段,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堅持統籌協調推進,筑牢社會治理創新基礎;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在社會治理變革中的核心作用。
他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當前今后一段時期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需要著重解決以下七方面問題: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為重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為重點,不斷深化社會治理體制改革;以加強“自治法治德治”為重點,不斷健全社會治理體系;以促進事業單位改革為重點,不斷提升社會治理創新保障水平;以加強城鄉社區體系建設重點,不斷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以提高“四化”水平為重點,不斷增強社會治理創新能力;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重點,不斷發揮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
論壇舉行了《當代中國社會大事典(1978-2015)》(以下簡稱《大事典》)新書發布儀式。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于殿利指出,《大事典》編寫目的是為了全面、系統地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領域的理論創新、體制創新、政策創新和實踐創新,真實記錄這個時期社會領域改革發展的演變脈絡、重大事項和輝煌成就,以銘記當代中國社會變遷歷史,弘揚改革創新精神,持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編委會主任為魏禮群,該書榮獲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資助,是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重大項目“中國社會管理創新研究信息庫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北京師范大學打造國家高端社會治理智庫的重點工程。《大事典》綜合卷共十二章、2400多個條目、320余萬字,由商務印書館、華文出版社出版。北京卷即將出版,其他地方卷也在加緊開展工作。
在捐贈儀式環節,江蘇銀行、深圳市熾昂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夢創雙楊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啟迪巨人教育集團分別向北京師范大學捐贈“社會管理創新基金”,用于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智庫建設、資政、科研、育人、合作等工作。
下午,四個分論壇“社會治理40年歷史變革與新時代新征程”“社區建設與社會治理創新”“鄉村振興與社會治理”“互聯網社會與社會治理創新”同時舉行,50余位領導、專家發表精彩演講和點評。(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