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貴州省政協副主席、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陳敏,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右三)等與大學生代表共同啟動“國酒茅臺·國之棟梁——2012·希望工程圓夢行動”。
中國酒行業單筆最大捐贈
茅臺集團捐1億元 允許提取5%管理費
近日,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茅臺集團)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下稱青基會)捐款1億元,開展“國酒茅臺·國之棟梁--2012·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大型公益助學活動”.該筆捐贈是青基會希望工程實施22年來,一次性捐款數額最高、資助學生最多的一筆。
茅臺集團的這1億元的捐贈也是2012年中國公益領域獲得的第一筆來自企業的、數額最大的一筆捐贈。在茅臺集團捐贈后的8月30日,陜西保榆煤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彪出資1億元,成立了民政部主管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劉彪慈善基金會。
茅臺想實實在在做善事
“茅臺是國家品牌,知道有很多農村學生讀不起書,所以愿意捐資1億元資助2萬名大學生。”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如此回答了《公益時報》記者提出的“茅臺為何要捐贈1億元用來資助貧困應屆大學新生”的原因。
青基會秘書長涂猛在了解到茅臺集團要向其捐贈1億元的意愿后,迅速對茅臺集團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全景式掃描,了解到茅臺集團現在正處在風口浪尖上。一方面,國家規定“三公消費”禁喝茅臺等高端酒;而就在申請“國酒商標”導致反對聲一片時,茅臺集團又陷入“210億元低息存款涉嫌利益輸送”的風波。
“在這時候的捐贈行為將有助于提升茅臺集團的公益形象。”這是涂猛在對茅臺集團的信息全面了解之后的第一個判斷。涂猛的這個判斷,來自于長期支持希望小學建設的合作伙伴--某跨國公司。該跨國公司曾聘請獨立的第三方做過關于公益是否有助于主營業務的評估報告,報告顯示:公益不會對產品銷量有影響,但卻有助于提升公司公益形象。
7月12日,青基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國酒茅臺·國之棟梁--2012·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大型公益助學活動”捐贈儀式。涂猛通過捐贈儀式看到了茅臺集團對于受益人的尊重后,對茅臺集團的捐贈行為有了新的判斷。
在青基會的安排下,領導們不是主角、捐贈方茅臺集團不是主角,本次捐贈的受益人,貧困應屆大學新生是儀式上的主角。
捐贈儀式結束后袁仁國特意對涂猛說:你的安排特別好,茅臺也不希望成為捐贈儀式的主角。袁仁國的話讓涂猛認識到:茅臺集團對公益有很深的理解,明白捐助不是施舍,不可以居高臨下。在涂猛看來,正是雙方對公益理解的一致性,才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隨著和茅臺接觸的增多和了解的深入,我認為,茅臺在骨子里是希望更好地回報社會。”涂猛很肯定地告訴記者。
“茅臺想實實在在做善事。”袁仁國對《公益時報》記者說。
“一個企業在成長經營過程中要面臨很多的危機。茅臺目前面臨的危機確實不少,但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網民對問題了解的深入,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袁仁國再次向記者強調,“我們企業內部有專門的公關機構來應對這些危機,絕對不會通過公益進行公關。”
沒有成本就沒有品質
茅臺集團在決定捐贈1億元時,并不同意青基會從1億元的捐贈款中提取任何管理費;而涂猛表態堅決:如果不允許提取管理費,青基會拒絕接受1億元捐贈。
袁仁國回憶:茅臺領導班子開會討論捐款事宜時普遍認為,捐贈的1億元善款是用于公益事業,而公益事業是每個人都應該主動承擔的責任,怎么還可以收管理費呢?涂猛告訴記者:收管理費是原則問題,青基會沒有財政撥款,完全通過市場化運作滿足日常工作中行政管理費用的需求。如果茅臺捐贈不收管理費,就會出現第二個不允許收管理費的捐贈者,多米諾骨牌效應就會擺在青基會面前。
就在茅臺集團和青基會就管理費的問題再協商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某個由副部級官員擔任領導的國字頭的基金會主動找到了茅臺集團,并在茅臺集團呆了三天,稱只要把1億元捐贈給該基金會,管理費分文不收。“當然,最后我認為茅臺還是比較理智地選擇捐給了青基會。”涂猛臉上有掩飾不住的得意。
袁仁國后來特意找到《基金會管理條例》,看到了里面對于基金會可收取不超過10%管理費用用于相關工作開支的規定后,明白青基會提取一定比例管理費用的要求是合法的。同時茅臺集團的領導層也認識到:將捐贈款落實到貧困大學生們手中的過程,也必然需要一定的費用。
在經過溝通后,茅臺集團和青基會就收取管理費用的問題達成了共識:青基會按照5%的比例從1億元善款中提取管理費。為什么不是10%?涂猛告訴記者:當捐款的規模大時,成本會相應降低。記者了解到,2010年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曹德旺捐贈2億元給中國扶貧基金會。曹德旺只允許中國扶貧基金會收3%管理費。“青基會經過成本支出測算后計算出善款的5%就可以涵蓋執行此次項目的成本費用。實際上,茅臺支付的費用遠高于5%.有一些大的捐贈儀式,茅臺另外支付了費用。”涂猛補充說。
“青基會也應該發揚愛心,但確實在執行項目的過程中,會需要一些費用。”袁仁國說:感謝青基會同意將10%的比例降低到5%,并把捐款真正落實到貧困大學生的手中。
茅臺集團管理層的一句話,至今讓涂猛印象深刻:7月12日捐贈儀式結束后,茅臺集團的總經理感慨地說:沒有成本,就沒有品質啊!“這句話,在企業如此,在公益領域其實也是如此。”涂猛說。
2萬孩子一個都不能選錯
在2011年問責風暴席卷整個公益領域,今年中國經濟下滑的情況下,茅臺集團的1億元捐贈在2012年中國公益領域格外耀眼。
為什么在有基金會明確表示不收取任何管理費的情況下,茅臺集團仍然堅持選擇將1億元善款捐給青基會去執行?袁仁國的答案是:要完成2萬個貧困大學生的資助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相信青基會和共青團的能力,能夠實施好這項工作。
“公益也是市場,核心還是公信力。”在涂猛看來,是市場競爭力讓茅臺集團選擇了青基會。“在中國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從邏輯上講,企業的捐贈必然會減少;在企業捐贈資源減少的情況下,公益資源必然更會配置到最有效率和最有市場競爭力的地方。”涂猛說。
茅臺集團的1億元捐贈對于中國的公益領域是考驗。涂猛認為,去年的問責風暴對中國公益領域是比較消極的考驗,而今年茅臺集團的億元捐贈其實是在積極地問責公益領域:公益機構除了最基本的透明和公開,更重要的還有機構的運作能力和運作效率。
涂猛表示:如果茅臺集團不選擇將1億元善款捐給青基會,我會反思;現在青基會被茅臺集團選擇了,我還是要反思:憑什么被選擇?“其實我現在很緊張,在中國經濟下滑、公益資源減少的情況下,公益行業怎么過冬。”
涂猛的話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他的親身感受。某幾個大型的跨國公司與青基會曾合作過數年,每年至少捐贈幾百萬元,但從今年開始,他們不再捐贈。青基會整體的募捐狀況不甚樂觀。而記者從其他基金會獲悉,募款狀況也都未達到預期數額。
但涂猛還是樂觀的。在他看來,目前“危”是捐款數額減少;但“機”是公益機構可以趁此時機調整產品的服務結構,提升機構自身的服務品質。當經濟復蘇的時候,哪個公益機構調整得好,哪個公益機構就會贏得下一輪公益市場的競爭優勢。
現在涂猛面臨的壓力是:資助2萬個孩子,一個都不能選錯。而后續,要對貧困大學生開展“三個一”的扶持工作:除了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金資助,還會安排學生進行勤工儉學,“茅臺已經表態,假期可以安排大學生去勤工儉學。”另外,青基會將資助大學生開展公益實踐活動,全方位提升大學生的能力。
相關鏈接
茅臺的1億元捐款將面向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按毎人5000元標準,資助全國2萬名考入二類本科以上院校、品學兼優、來自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應屆大學新生。
受助學生選拔采取學生本人申請制,符合上述條件的學生可以向縣級希望工程實施機構填寫助學金申請書申請;團縣委及學校對學生進行審核,并對擬資助的學生名單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報省級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確定最終受助學生名單并實施資助。助學金發放采取“直通車”方式,即助學金直接發放至受助學生自己開戶的銀行卡上,以保證助學金發放的及時、準確,專款專用。
這2萬名學生將在9月10日前通過銀行個人賬戶收到3000元助學金,解決貧困學子從家門到校門的費用和短期生活費用;升入大二時,通過繼續申請可獲得2000元的生活學習補貼。
8月22日,延安助學金發放儀式舉行。延安市112名獲得資助的大學新生通過本人在銀行開立的愛心卡接收到第一筆3000元助學金。自此,1億元助學金全國發放工作拉開序幕。
8月30日,北京地區助學金發放儀式舉行。北京200名來自北京市10個郊區(縣)的、今年剛剛考入大學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