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1月6日,革命老區江西吉安遂川縣,一場凜冽的寒風正裹挾細雨席卷著這片紅色土地,泉江鎮盆珠村87歲的村民馮先培老人在屋內踱步許久。近幾年,該村年輕人大量外出務工,村里常住人口基本均為老人、小孩和婦女,氣溫低下更讓家家戶戶門前顯得格外冷清。
讓馮先培沒想到的是,此時一群從北京遠道而來的人即將敲開她的屋門。果然,頃刻而至的人群冒雨而至,為她送上了棉被、棉衣和食用油等御寒及生活用品,這讓馮先培的屋子頓時暖了起來。
屋暖,人心更暖。
隨之而來,一場紅色革命根據地的扶貧攻堅戰在這里打響。
當天,長江商學院吉安市遂川縣泉江鎮盆珠村精準扶貧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包括“關愛留守兒童、老人活動愛心公寓”,為老人提供營養餐的“一個雞/鴨蛋”項目,針對地質災害突發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博愛家園”項目,共計資助人民幣91萬元。
這是繼去年與江西省吉安市聯合開辦“領航井岡”企業家高級研修班基礎之后,長江商學院的又一次公益踐行。
同時,這也是長江商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正式啟動后的首筆精準扶貧支出。
教育、產業、健康全方位扶貧
2017年5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90周年之際,長江商學院與江西省吉安市政府首次聯合開辦“領航井岡”企業家高級研修班,旨在通過學院的管理教育,助力地方企業創新驅動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支持老區振興。
長江商學院政府關系及校友事務副院長、長江商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閻愛民說:“中國經濟前行不能忘卻老區人民,‘領航井岡’幫助當地企業家做大做強,直接或間接帶動當地勞動力就業,讓先富起來的人帶動更多人富裕,這是教育扶貧的本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2015年,長江人發起了長江公益“善果枸杞公益項目”,通過與甘肅銀河長江新村枸杞種植戶簽訂購銷合同,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為村民搭建枸杞銷售渠道,減少中間環節,解決了農戶枸杞銷售難的問題,幫助他們持續獲得更好的經濟收入,實現自主脫貧。
當年,來自銀河長江新村6組的村民馮光輝種植10畝枸杞,收入共計4萬元,這一高于歷年收入的數字讓馮光輝嘗到了甜頭。
緊接著,有著成功實踐的長江人又將這個案例移植到江西省珍貴名茶“狗牯腦茶”的公益項目上,用“善果枸杞”的扶貧路數來幫助“狗牯腦茶”振興發展。
“將茶園基地生產的產品在商標、包裝、品牌和市場運作上下功夫,使產品具有市場競爭力。獲得幫扶的茶園基地必須扶持當地茶農,解決茶農就業或是征用茶農土地以股份形式讓茶農入股,獲得實際收益,這樣的茶園基地將是長江人的幫扶對象。”閻愛民說。
幫助茶園基地帶動茶農就業并使其實際獲得收益,成了長江人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位于江西省西南邊陲,是吉安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也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該縣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補貼家用,家里留下大多為兒童和老人。盆珠村隸屬于遂川縣泉江鎮,當地公共活動空間較為缺乏,長江人選擇在這里建立公共活動室,解決當地農戶公共娛樂設施缺乏的問題。為考慮到公共活動空間能夠為更多村民享用,經過考察,長江人決定在三個村子交界地方選址建設,讓其能輻射到三個村子。不久后,兒童樂園、老年活動室的設施將一一配齊,將幫助當地兒童和老年排解心中寂寞,讓青年人能更放心在外地工作。
在和村民的接觸中,當地的一條河流引起了長江人的注意。村民們說,如遇旺水期,河水會漫過堤面,淹沒周邊房屋和田地,期盼能得到整治。商議后,長江人決定投入部分資金改建河道,整治周邊環境,同時使其具備防災減災教育功能。
基金會精準扶貧首筆支出
時間為友,將見未來。
2017年11月17日,長江商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啟動儀式圓滿舉辦,基金會正式啟航。
當天,來自長江商學院EMBA、MBA、FMBA、DBA企業家學者計劃、CEO班、EE總裁班、文創班、接力長江、創創的同學和校友及各年級代表與院長、教授、基金會理事、學院部門老師及志愿者一起,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的時刻。
“江西遂川泉江鎮盆珠村精準扶貧項目91萬元成為長江教育發展基金會正式啟動后的首筆精準扶貧善款支出。”閻愛民說,“在長江教育發展基金會未成立之前,長江人的公益行動大多依靠長江人集體的捐贈行為實踐公益。”
據閻愛民介紹,長江教育發展基金會啟動后,將主要在四個方面“發力”。第一,支持學院發展,涉及校舍選址擴建及軟、硬件改造投入;第二,支持學院教授研究課題;第三,為全球優秀人才提供獎學金支持,優秀人才包括科技創新與創業碩士課程、“一帶一路”與全球化項目的學生;第四,公益項目發展支持,基金會的支持中將有15%~20%的資金專門用于公益項目,承擔社會責任。
“長江教育發展基金會剛成立不久,遂川扶貧是第一筆錢。時間緊迫,扶貧這件事時不我待,必須抓緊做。”閻愛民說。
由于基金會剛成立不久,第一筆錢在獲得理事們通過時,遇到了一些插曲。
據閻愛民回憶,對于基金會精準扶貧支出的第一筆善款,理事們都希望能有一個好的項目評判,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認為應該讓學院更多公益項目前來競標、評審,最終評選出獲得該筆善款的公益項目。
“遂川項目,學院領導和教授間也是做過評估的,均認為項目不錯。一是革命老區,二是有著政府部門支持,這樣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效果更佳。如果經過一系列流程可能我們趕不上參與遂川的扶貧項目。”閻愛民說。
最終,理事們同意了閻愛民的提議,長江教育發展基金會的第一筆精準扶貧支出落在了革命老區的扶貧振興上。
振興老區 長江有責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017年12月12日,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社會組織執法監察局、社會工作司)組織在民政部登記的部分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和民政部部管社會組織連續召開四場社會組織參與深度脫貧座談會。
長江商學院管理學教授、政府關系及校友事務副院長、長江商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閻愛民在會上表態,“將積極響應民政部號召,在相關部門指導下,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開展公益慈善項目。長江人對商業比較熟悉,為了2020年這場攻堅戰,長江校友愿意拿出資源讓幫扶地的農戶有能力參與市場競爭,早日奔小康。”
閻愛民的這句話使長江人拿出了滿滿誠意。在接下來的幾次接洽中,紅色革命老區江西吉安遂川縣成為長江人扶貧的主戰場。
2018年1月6日,長江商學院吉安市遂川縣泉江鎮盆珠村精準扶貧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包括“關愛留守兒童、老人活動愛心公寓”,為老人提供營養餐的“一個雞/鴨蛋”項目,針對地質災害突發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博愛家園”項目,共計資助91萬元人民幣。這也是長江商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的首筆精準扶貧支出,是繼長江商學院與江西省吉安市聯合開辦的“領航井岡”企業家高級研修班基礎之后的又一次公益實踐。
“當年,正是這些老區人民的支持,才有了當今的中國。中國經濟發展不能忘記老區人民,讓老區人民脫貧成了中央扶貧的大事。”閻愛民說,“受益于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向好,國內一批批人先富起來,長江人也在其中,應該有擔當并承擔社會責任。”
閻愛民認為,現今中國不均衡發展主要表現為:第一,國家間的貧富差距較大;第二,物質和文化生活的不均衡;第三,城鄉發展的不均衡。
“沒有一個健康的社會,企業很難有長遠的進步和發展,做一個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這是長江人的發展脈絡。”閻愛民補充道。
■ 本報記者 張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