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 本報記者 王勇
“每一個社會組織都有自己的使命,我國不存在、也不應該存在什么業務都參與、什么領域都經營的‘萬能式’社會組織。”5月11日,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詹成付在中國慈善聯合會第二屆會員大會暨二屆一次理事會致辭時強調。
在四個領域作出新貢獻
詹成付表示,中國慈善聯合會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特別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多著氣力、多下功夫、多作新貢獻。
一是要在帶領和引導慈善組織參與脫貧攻堅上作出新貢獻。對于包括慈善組織在內的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習近平總書記有過多次論述,強調“要調動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要研究借鑒其他國家成功做法,創新我國慈善事業制度,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鼓勵支持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脫貧攻堅。”實踐證明,慈善組織是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積極參與脫貧攻堅也是慈善組織的天職。
二是要在帶領和引導慈善組織提供社會服務上作出新貢獻。目前我國60歲的老年人已達2.5億,65歲的老年人已達1.5億,目前老年人口每年都在新增1000萬人以上。我國還有8000多萬殘疾人、2億多未成年人、700多萬農村留守兒童、2億多在城鎮務工的農民工,還有不斷增長的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艾滋病患者等。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總的來看,即使到2020年我國建成了全面小康社會,我們消除了絕對貧困現象,但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撫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各種困難群體、特殊群體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聚焦群眾關切,解決群眾各種困難,黨和政府有責任,慈善組織也不能袖手旁觀。
三是要在帶領和引導慈善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上作出新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打造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慈善組織作為社會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治理格局中的重要一員。實踐反復證明,慈善組織的正確作為、積極作為都能給社會輸入正能量,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四是要在帶領和引導慈善組織弘揚慈善文化上作出新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早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強調,“樹立慈善意識、參與慈善活動、發展慈善事業,是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道德實踐。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不管在什么條件下,不管做了多少,只要關心支持慈善事業,積極參與慈善活動,就開始了道德積累。”“各類組織和各界人士積極加入到這一愛心事業中來,人人心懷慈善,人人參與慈善,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文明、更加和諧”。
要明確自己的使命
詹成付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帶領和引導好各級慈善組織在新時代有新擔當、有大作為,不辜負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中國慈善聯合會必須與時俱進地加強自身建設,擔當起應該擔當的時代責任。
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保證正確的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當今中國,沒有大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必須堅定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確保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中國慈善聯合會不僅自己要做到堅持黨的領導、自覺服從黨的領導,而且還要教育和引導所有會員都要堅持黨的領導、自覺服從黨的領導。
二是要進一步完善聯合會的治理結構,健全自律機制。要依照《慈善法》和相關法規政策,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和完善會員大會、理事會制度,使中國慈善聯合會成為權責明確、運轉協調、制衡有效的法人主體,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要建立健全人員錄用培訓、薪酬待遇、財務管理、項目運作、信息公開、會費管理、廉潔自律、論壇會議管理等規章制度,要追求高質量發展,控制體量規模,防止二級機構失控失察。要發揮慈善領域聯合性、樞紐型行業組織作用,建立健全行業標準和行為準則,大力推進慈善組織信息公開、信息披露,增進慈善組織及其活動透明度、誠信度,有效防范和化解慈善組織的各類風險。
三是要堅守聯合會章程和業務范圍,進一步完善角色定位。社會組織章程是社會組織帶根本性、規范性、約束性的文件,應當嚴格遵守。每一個社會組織都有自己的使命,我國不存在、也不應該存在什么業務都參與、什么領域都經營的“萬能式”社會組織。中國慈善聯合會是慈善組織領域的行業自律組織,這是區別于其他行業組織和慈善組織的重要分水嶺,也是成立這一組織的“初心”。
四是要進一步增強守正創新意識,做我國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者。近年來,我國慈善事業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總體上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和短板,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創新的思維加以改革完善。但解放思想不是不守規矩,不是任性而為,創新也不是忽悠,不是玩變戲法,而是需要在守正基礎上創新,需要在厚德基礎上創新,需要在尊重法律和科學基礎上創新。
一個有慈善意識、尊重《慈善法》權威的人面對慈善制度的適用范圍既不會“過”,也不會“不及”,而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甚至當碰到慈善制度不完善或有缺憾時還會按照制度的價值導向自覺救場補臺。希望中國慈善聯合會進一步增強守正創新意識,聯合慈善領域專家學者和愛心人士,直面新形勢新情況,在慈善運行方式、慈善文化建設、慈善組織自身建設和行業規范發展等多方面加強研究,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倡導和探索符合《慈善法》立法宗旨的新做法新經驗,當前和今后特別要把網絡慈善作為推動整個慈善創新發展的大引擎,全面助推慈善工作、慈善組織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