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3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深圳市內的會展中心,位于城市中心區軸線南端,是深圳市CBD的標志性建筑。自2011年中國慈展會落地,每年9月這里就成為展示中國慈善之美的時代櫥窗,引發公益激情,匯聚慈善暖流。
9月22日,第五屆慈展會如期開幕,人頭攢動,愛心奔涌,我們穿過人群,來到會展中心簕杜鵑廳,聆聽東方園林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北京東方園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會長何巧女在國際公益峰會上的發言。
何巧女提出構建環保公益生態圈
(一)
何巧女今天引人注目,不僅在于她身為東方園林董事長的身份,更在于她近年來在慈善事業上的宏大作為。2016年胡潤慈善榜,她成為中國首位女首善,她捐資創辦的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非公募基金會之一。
從1992年成立到成為中國園林第一股、全球景觀行業市值最大的公司,何巧女的北京東方園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完成了在中國最重要城市的100座最美公園建設。但何巧女并未止步于此,她謀劃城市水生態治理,立志要讓中國的河流不再有污染,并帶領東方園林開始在堅守中轉型升級,以“心系地球”為理念,布局生態環保全產業鏈,全方位解決中國環境生態問題。
恰如當年從賣盆栽、承攬園林工程創辦東方園林,并推動東方園林成為中國園林行業第一股,何巧女在公益事業上的舉動同樣不同尋常: 2015年9月,她承諾捐贈個人持有的7630萬股東方園林股票(2015年8月價值29.27億元),以個人減持股票后的現金捐贈給巧女公益基金會,以此摘得當年“中國捐贈百杰榜”榜首;同年11月,她又與比爾·蓋茨、牛根生等人倡議并捐資成立了中國首家獨立的國際性公益學院——深圳國際公益學院。
何巧女同時以成功企業家的財力和能力傾注慈善,被譽為“與比爾·蓋茨一同做慈善的人”。在剛剛過去的東西方慈善論壇可持續發展峰會上,何巧女呼吁全球慈善家心系地球,聯合行動!她因此獲頒“聯合行動領袖”獎,為世界所矚目。
何巧女,這個身材嬌小的女企業家以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遠大的戰略思維從事慈善事業,且親力親為,將給中國慈善事業帶來什么樣的新局面?對中國正在蓬勃發展、亟待跨越的慈善事業,特別是她專注的環保領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答案不言而喻。
(二)
小時候,學生不會因霧霾停課,溪水可以直接喝,菜拔出來就能吃……而現在,這一切卻成了奢望。這讓何巧女痛心不已,她在主題演講中提到,空氣、水、土壤等引發的環境問題從未如此侵擾人們的生活。
但她同時表示,環保也從未如此上升到國家戰略。這促使她下定決心,并把它看作是自己生命的意義,“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市場打拼多年,何巧女意識到,在荒漠化、水土流失、濕地退化、海洋生態、酸雨、鹽堿地、氣候變化及瀕危動植物保護及大自然保護地等環保領域尚未有商業模式,市場無法進入,只能公益先行。當然,在有商業模式的環保領域,何巧女認為雖然商業效率更高,成效更快,但“并非不需要公益了,很多方面還需要公益來補充。”
過去的一年,何巧女一直在思考如何以現代企業的方法管理慈善事業,制定巧女公益基金會的發展戰略。而就在慈展會開幕的前幾天,她有了重大發現,并為此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何巧女此次慈展會之行,即在呼吁各界聯合起來,構建一個包括環保慈善家、環保NGO平臺及人人參與的環保公益生態圈,共同應對環境挑戰。“這正是巧女基金會的未來戰略”。
何巧女受邀與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民政部部長、中國慈善聯合會會長李立國,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深圳市長許勤等領導一同巡展
首先是構建環保慈善家的生態圈,何巧女稱“雛形已現”。她舉例說,發起人包括馬云、馬化騰在內的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聚集60多位最知名的企業家,以“科學的手段和商業的手法”進行生態保護;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則聚集了400多位企業家,治沙成就斐然。
2012年,阿拉善SEE基金會和全球綠色資助基金會(GGF)發起“勁草同行”項目,計劃通過給每家機構提供連續三年、共計30萬元非限定資金和企業家導師輔導的方式來支持100個草根環保NGO發展。加上“創綠家”等項目,阿拉善SEE直接或間接支持了400多家中國民間環保NGO的發展。在得知這一消息后,何巧女就在思考,能否再支持600個環保NGO,總數達1000個,“這就構成了一個環保NGO的生態圈。”
“說不定這1000個環保NGO里面能長出幾十棵參天大樹呢,想想就讓人激動。”何巧女信心滿滿。
何巧女還積極倡導推動互聯網時代的人人環保,何巧女表示,今年的騰訊99公益日三天677萬次捐款達3.05億元,“這讓我們看到了人人公益、人人環保的熱情,看到了希望。”巧女基金會此次也從“任鳥飛”專項基金中拿出了500萬配捐給了60個左右的環保公益項目。
(三)
何巧女身穿白色套裝,面對臺下的聽眾很自然地述說著她的設想。在演講時,她直視前方,配合手勢和身體的動作,時而憂慮,時而激動,情緒飽滿,極富感染力的演講頻頻引得觀眾的掌聲。
對于構建一個大的環保公益生態圈,巧女基金會能做些什么呢?她不是說得更多,而是做的更多。
在環保慈善家生態圈的構建上,巧女基金會獨資捐助了在人大、清華、北大、林大四所高校的生態智庫;捐贈1億聯合五位環保企業家創建了“任鳥飛專項基金”,保護146塊候鳥棲息地;并啟動了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水源地的項目。
有針對性地推動環保領域的慈善家聯合,在何巧女看來正可以幫助環保公益有序有效地進行。
何巧女的目標是,在8大生態領域,實現全覆蓋。“我的理想是,在每個領域都能有一種創新模式,比如以基金會的形式,動員50個-100個企業家參與。”
她為此建議,每個企業家可以捐出個人15%的財富,再從15%拿出三分之一來做環保,這樣一筆巨大的資金,我們就有信心保護好家園。
她自己就在行動!時刻準備著以更大的激情和力度去推動環保公益生態圈的建設。
由她參與的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已經成為中國公益國際化專業人才的播種機,中國公益與國際公益交流合作平臺,“將為中國公益培養最專業的人才,推動中國公益邁向專業化、國際化的新階段。”
何巧女與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馬蔚華,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王振耀,福耀集團董事長、河仁慈善基金會創始人曹德旺等嘉賓共聚峰會
她還聯合國內最著名的女企業家成立了“木蘭公益聯盟”,并創辦木蘭學院,將打造成為女企業家和女慈善家的搖籃。
同時,她聯合曲幾扎波,作為首期唯一出資人,創建了生根慈慧公益基金會,踐行心靈慈善的宗旨,實現“喜悅人生”和“善良企業”。
盡管如此,何巧女還是抱怨自己投入公益的時間太少,“我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東方園林發展特別快,占用了我很多時間,我又想在巧女基金會的發展上多投入一些。我只能保證拿出15%的時間來做公益,每周至少一天為公益工作。”
“應對挑戰,構建環保公益生態圈,我和巧女基金會一定會使出洪荒之力去努力。”何巧女的話堅定有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