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近日,由霍尼韋爾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聯合建設的首批“涓流計劃—霍尼韋爾安全飲水教室”正式啟用。“霍尼韋爾安全飲水教室”是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去年推出的“涓流計劃”公益項目的一部分,由“霍尼韋爾家園建設計劃”提供資助。該項目選擇有需要的鄉村中小學作為資助對象,根據當地水源和水質情況定制安裝安全飲水設備和配套設施,并設置專門的安全飲水教室,為師生提供安全的冷熱直飲水,同時開展相關的安全飲水和節約用水的科普教育活動。首批啟用的“涓流計劃—霍尼韋爾安全飲水教室”分布于陜西、四川、湖南、寧夏、江西等中西部地區的五所鄉村學校,解決了上千名師生的安全飲水問題。
作為《財富》百強之一的多元化、高科技跨國企業,霍尼韋爾為何關注中國的水安全問題?其在中國如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就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霍尼韋爾亞洲高增長地區企業傳播副總裁盧榮。
借助科技力量踐行公益
“涓流計劃”旨在為鄉村地區的孩子提供更加安全和足量的飲用水。后排右一為盧榮
為鄉村地區的孩子提供更加安全和足量的飲用水是“涓流計劃”項目的核心,而霍尼韋爾長期致力于打造更潔凈、更安全和更可持續的環境,其中水和空氣是其在中國關注的重點。“在中國,尤其是農村地區,學生的飲水一直都是個問題。”霍尼韋爾亞洲高增長地區企業傳播副總裁盧榮談到,“中國有些地區十分缺水,有的地方雖然不缺水,但水的質量非常讓人擔憂,在渾濁度、硬度、微生物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這會直接影響孩子們的生長發育,關系到孩子們的未來。霍尼韋爾一直在利用自己的技術解決水和空氣方面的問題,因此這個項目和我們的目標非常契合。我覺得‘涓流計劃’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不僅實實在在地為鄉村學校師生的健康考慮,也能夠形成一定的示范效應,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進來。”
據水利部2015年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水庫水源地水質有11%不達標,湖泊水源地水質約70%不達標,地下水水源地水質約60%不達標。中小學在校生處于生長發育期,安全飲水直接關系到孩子們終身的健康。相關調查表明,全國目前約有數萬所學校、數以千萬計的師生直接受到清潔飲用水短缺的影響,安全飲水形勢不容樂觀。
此外,飲水量不足、不良的飲水習慣等都會直接影響青少年健康發育。“在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的指導下,霍尼韋爾的員工志愿者未來還將積極組織參與當地學校和社區的安全飲水知識普及和教育活動。”據盧榮介紹,早前,霍尼韋爾在華設立了第一家“水處理及監測”實驗室,主要研究水質分析、水處理技術和水質傳感技術的應用。除了資助這些鄉村學校安裝凈水設備,霍尼韋爾還將長期跟蹤和支持“涓流計劃”,包括委派水質分析和處理專家,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確保這些學校長期的飲水安全。
除了關注水之外,霍尼韋爾還攜手全球兒童安全組織,面向城市學齡兒童家庭開展針對室內空氣質量的兒童安全教育活動。截至2015年年底,該項目已經覆蓋全國21個城市,4300余所學校,300萬名學生受益。
將中國納入家園建設計劃
據了解,首批五所“涓流計劃—霍尼韋爾安全飲水教室”總投資20萬美元,費用涵蓋設備、前期的調研、實地考察和后續五年的維護等,由“霍尼韋爾家園建設計劃”提供資助。作為一家以科技和創新為本的全球化、多元化的先進制造企業,霍尼韋爾于2003年開始實施“霍尼韋爾家園建設計劃”這一獨特的全球公益項目。該項目是霍尼韋爾在中國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主要方式,其在中國主要關注理工科教育、家庭安全和安防、人道主義救援三個領域。其中,促進理工科教育的發展和推動技術工程人才的培養是該公益項目的旗艦領域之一,更是霍尼韋爾在中國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重點。
2016太空學院教師培訓計劃
據盧榮介紹,霍尼韋爾理工科教育促進計劃在中國通過“太空學院教師培訓計劃”“卓越科學與工程計劃”“創新者獎學金計劃”等一系列項目,全面覆蓋學校、社區、教師、學生、家長,幫助積極引導、推動和培養中國新一代工程師和科學家。其中,“太空學院教師培訓計劃”每年邀請包括中國教師在內的200名教師赴美國太空及火箭中心參加短期培訓和體驗活動,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近2400名中學理科教師參與其中,中國有近40名教師參與;“卓越科學與工程計劃”則定期邀請諾貝爾獎獲得者走進中國大學校園,與學生們進行面對面的對話和交流。
9月27日,2016年第二屆“CSR中國教育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霍尼韋爾“兒童安全過假期”項目獲得最佳CSR創新獎,重點表彰了霍尼韋爾攜手全球兒童安全組織,面向城市學齡兒童家庭開展針對室內空氣質量的兒童安全教育活動。該項目屬于霍尼韋爾家庭安全和安防內容的一部分,主要面向6 至12歲兒童開展家庭燃氣安全和火災逃生的教育,針對中國空氣污染現狀,近年來該項目新增“室內空氣質量”的創新安全教育內容。在中國,霍尼韋爾從2005年起已走進北京、上海、重慶、天津、深圳、武漢、南京等20多個城市的4000余所小學,開展“兒童安全過假期”的安全教育活動,超過 300萬名小學生通過各種輕松愉快的活動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識。
2011四川援建小學探訪
在人道主義救援領域,霍尼韋爾人道救援基金部分來自霍尼韋爾員工的捐款,該基金為世界各地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社區提供即時、長期的援助。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霍尼韋爾積極參與災后重建,并捐贈130萬美元用于抗震救災,包括參與重建學校與醫療點以及幫助災區恢復就業等。2009年5月,霍尼韋爾援建的霍尼韋爾聯合小學在四川安縣秀水鎮落成;2010年9月,霍尼韋爾保和小學在中江縣保和村落成,為11個村莊550余名學生創造了安全、舒心的學習環境。
盧榮表示,“霍尼韋爾結合自身技術實力和專業能力,希望選擇當地社區有迫切實際需求的領域,并以最適合的方式開展項目。從項目的名字也可以看出企業的公益理念。我們不只是在這里工作,也在這里生活,所以我們把工作地當做家園一樣,希望把它建設好。霍尼韋爾在中國大概有12000名員工,20多家生產工廠,我們希望員工都能參與公益,關注公益,并形成互動。”
確保公益項目可持續發展
確保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霍尼韋爾選擇公益項目時堅持的原則之一。“‘涓流計劃’是我們最近參與的一個公益項目,這個項目今后我們會繼續做下去,而且我們會形成一個機制,確保項目實現有效運行。”談到如何實現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盧榮告訴記者,以“霍尼韋爾安全飲水教室”為例,企業投入的20萬美元不僅包括前期對水質的大量調研、硬件設備,還包括后期的維護維修等。“我們不希望這個項目最后成為學校的一種負擔,因為很多學校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去支持項目,所以我們必須保證項目持續運行,而不是在運行一段時間后就被廢棄。我們也希望今后能夠覆蓋更多鄉村學校,雖然一家企業的能力有限,但我們希望能夠做出一種模式或示范,讓更多企業參與進來。”
2015“兒童安全過假期”項目
為實現這一點,霍尼韋爾也采取了相應的鼓勵措施,動員員工參與,形成互動。據介紹,只要員工申請參與公益項目,霍尼韋爾就會為其提供多方面支持。比如“兒童安全過假期”項目,員工志愿者如果希望到某所學校為孩子們講一堂安全課程,霍尼韋爾就會為他們提供教材以及項目所需工具等物料。而在員工開始講課之前,霍尼韋爾還會對其進行培訓,比如授課形式、孩子們關心的問題、活動想要達成的目標等。“從員工知道有一個公益項目,到部分員工被邀請參加項目,再到員工主動申請參與,無形中就能擴大受眾群體,影響更多人。”
基于高科技企業嚴謹的思維方式,除堅持項目要符合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的戰略定位、保證專人負責和資金支持,霍尼韋爾也會選擇和國內一些公信力高的公益組織合作。“和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這些公益組織對于項目的選擇和審核非常專業,這種合作不僅能為我們節省很多時間成本,而且和我們的公益理念、地理分布、企業能力等方面也非常契合。這樣不僅方便對內對外傳播,講好故事,也能保證項目的順利執行。”盧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