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高文興
2016年12月16日晚,由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美麗中國公益項目聯合主辦的“京師公益講堂”第48講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
美麗中國理事長劉澤彭做演講
美麗中國理事長劉澤彭作了“大學生支教與領導力提升”主題演講,從大學生支教與領導力培養的角度,結合自身長期地觀察與思考,深入解讀了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以及一批優秀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如何在支教過程中實現自我迭代與成長。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中國的鄉村教育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城鄉教育資源失衡、鄉村教師流失嚴重、輟學率高等問題依然存在。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每年有80%的孩子能考上大學,而在農村僅有5%。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是重中之重。目前,中國農村流動兒童是2877萬,而農村教師約為330萬,師資力量較弱,且年齡老化、學歷低、普遍缺乏專門訓練。
為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劉澤彭介紹了美麗中國的“輪換制”模式。通過招募應屆畢業生和有工作經驗的青年人才到農村,開展兩年有計劃的支教活動。支教老師基本上來自全國重點高校,其中有10%是海歸,經過篩選以及嚴格的訓練,選拔出合格的老師,每兩年進行輪換。美麗中國為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提供了一套可行性方案。
“教育的關鍵是育人,美麗中國選拔出優秀的大學生走進山村,就是在傳遞一個正能量,就是說,我們世界上還有人在互相關心、互相愛護。這個作用,我覺得往往比用分數衡量一個老師的作用大得多。”在劉澤彭看來,美麗中國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力量的傳播,這將發揮出更加深遠的社會影響。
除了貧苦地區的孩子們,劉澤彭對支教老師也保持著長期、持續地關注。他們是一群有情懷的年輕人,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在經過系統的培訓之后來到農村,要上課、演講、家訪,做調查研究。經過兩年扎扎實實地歷練之后,實現了自我的迭代與突破,也會成為中國未來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張容榮老師分享在美麗中國支教的新鮮體驗
自從2008年以來,美麗中國已經為鄉村地區輸送了1000多位項目老師。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的張容榮,目前正在廣東潮州湯溪學校支教。她也特別回歸母校,與學弟、學妹們分享支教經歷。進入項目地支教的第三個月,她所教授的七年級英語成績由62.1分增長到了71.4分,她所設計的班級口號也由“I can do it(我可以)”、“I can do better(我能做更好)”變為了“I am the best(我是最棒的)”。同時,她和隊友正在創建文學社、豎笛班、心理空間、健身空間等學生自主社團。在這里,她正和孩子們一起,一點點探索著彼此身上的更多可能和潛力。張容榮老師說,支教這三個月成長很多,再遇到任何事情,不只會帶著責備去問“為什么會這樣”?而是用解決問題的心態去問,“因為什么,才會這樣?”“我們應該怎么做。”
趙巍老師分享支教故事
曾支教于潮州市新圩鎮漁村小學趙巍表示,鄉村孩子們的成長即使慢了一點,但是支教老師所帶來的改變,一點一滴正在發生,哪怕真正渴望的飛躍發生在下一代身上。這些年輕人不只是老師,而是一個團隊乃至整個社區的管理者,不僅要和孩子溝通,還要深入社區,與當地家長、當地老師和社區領導者共同合作。
劉澤彭強調,支教青年這兩年的成長非常大。一個優秀的教師幾乎具備成為一個卓越的管理者所要求的所有核心素質,參與農村支教,為青年人鍛煉個人領導技能、設定未來發展方向和目標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促使他們健康地發展個性、建立自我認同與核心價值觀,而這些都是提升青年領導力的重要因素。
活動現場,劉澤彭還就支教與職業發展、生活體驗、自我提升等大學生普遍關心的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