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5月4日,中國綠發會《濕地保護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法學教授周珂、北京工業大學環境法學教授譚柏平、環保部環境規劃院主任張麗榮、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東亞辦事處主任張宗文、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院長雷光春和教授丁長青、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專家張小紅等生態保護領域和環境法學領域的專家共同建言,對《征求意見稿》提出改進意見。會議由綠發會副秘書長馬勇主持。
濕地是位于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是地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因具有強大的生態凈化功能,享有“地球之腎”美名。中國濕地面積占世界濕地面積的10%,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并于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已經達37處,但許多尚未在名錄中的濕地仍需加強保護和科學管理。
與會專家表示,《征求意見稿》應進行系統性劃分,增加關于濕地保護和公眾參與部分內容。濕地保護是核心內容,同時要加強公眾參與力度,可把環境公益訴訟納入其中。專家們還就濕地開發占用生態補償機制的設立、損害擔責、劃定生態紅線、濱海濕地保護與開發等方面建言獻策。對納入國家重點發展規劃的濕地,如雄安新區白洋淀濕地的規劃設計和配套機制等,專家也提出了建議。
專家提出,《征求意見稿》對于破壞濕地違法行為規定較薄弱,缺乏有效約束力。此外,專家們還就《征求意見稿》一些具體條款提出修改意見。會上,綠發會工作人員轉述了“中華白秋沙鴨保護地·西滬港”朱主任在保護西滬港濕地中,發現的外來物種入侵等實際問題;“中華白鶴保護地·白洋淀”王主任就綠發會雄安生物多樣性快速評估提出的建議同與會專家進行探討。
綠發會副秘書長馬勇表示,綠發會將爭取在5月9號之前把專家意見整理歸納,提交至國家林業局,希望有助于制定完善的《濕地保護管理規定》,發揮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