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菅宇正
10月22日,由騰訊志愿者協會、深圳市恩派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的以“‘益’呼‘技’應”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信息技術公益聯盟峰會在深圳舉行,來自IT行業和公益行業的近20位業內精英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通過分享案例、交流心得等形式,就“IT+公益”的實現路徑和話題深入探討。
同時,本次峰會現場公布了《中國信息技術公益發展白皮書V2.0》(以下簡稱《白皮書V2.0》),篩選并收錄了一年來具有代表性的18個信息技術公益案例,為公益慈善提供樣板研究,為IT與公益的跨界聯合提供參考,通過榜樣的力量賦能公益行業,助力公益組織信息化建設。
騰訊企業文化與員工關系部總經理、騰訊志愿者協會理事長梁舉現場致辭表示,“IT+公益”的跨界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方向,峰會將進一步促進公益組織與互聯網企業、創新新媒體等組織的連接,讓彼此更有針對性的互相了解,促進互聯網領域的技術、傳播優勢,締造“人人可公益,民眾齊參與”的互聯網公益新生態。
匯聚國內知名IT企業和公益組織
據了解,中國信息技術公益聯盟由騰訊志愿者協會、深圳市恩派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騰訊云、CSDN、BottleDream五方聯合發起,是由通過信息技術方案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社會組織以及個人組成的支持性平臺。聯盟倡導更多IT企業參與公益事業發展,推動IT與公益跨界合作,挖掘IT解決方案的新空間和新用戶,為公眾提供更便捷的公益參與方式,創造高效和可持續的社會問題解決方案。
本屆聯盟峰會聚集了中國擁有前沿技術能力的科技技術公司及致力信息技術公益的公益組織,包括騰訊、京東、微軟(中國)、IBM、恩派、中國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ABC美好社會咨詢社等知名IT企業和公益組織。在峰會上充分的分享、探討了公益與技術融合取得的成果和行業面臨的痛點。
策劃了火爆網絡的“小朋友畫廊”項目的WABC創始人苗世明,現場分享了如何通過藝術教育與科技結合的方式幫助精神疾病人群實現人生價值;微軟中國代表王嶺分享了微軟中國如何通過“智能村小”項目縮小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平;IBM代表宋揚分享了Watson Analytics在公益組織中的應用情況,以及IBM“數據大挑戰”科技服務捐贈計劃;鷹眼益云創始人萬濤分享了在眾包地圖在救災時的發揮的大作用;騰訊區塊鏈產品副總監秦青介紹了騰訊區塊鏈在高效尋人方面的進展,并提出了公益尋人鏈2.0概念;京東公益產品經理趙丹介紹了京東利用區塊鏈技術在解決公益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方面取得的成果;奧北環保創始人汪劍超介紹了利用分享經濟探索分類垃圾處理的環保模式;恩派公益咨詢事業群研發中心負責人陳颋賢介紹了公益組織信息官這一角色的定位、關鍵績效領域及工作方式,并倡導聯盟成員各取所長,合力開發一套針對公益組織信息官的培訓體系。
峰會現場,中國信息技術公益聯盟發起人、騰訊技術專家黃希彤、恩派公益組織發展中心華南區負責人王鑫等人參與了IT企業專業志愿者發展論壇,開展了有關IT志愿者如何提供專業公益服務的討論。
“我們欣喜地看到,一批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IT企業,創造了很多新的IT公益成果”,梁舉表示,希望通過峰會將公益組織的IT需求與互聯網企業進行更深一層的連接,一方面用信息技術手段創新、高效地參與解決各類社會問題,另一方面促進公益組織提高管理效率:“據我所知,很多公益組織都有不同維度的IT需求,小至一個公眾號的建設,大到一個組織的IT化部署和運營,這些問題需要‘社會程序員’們攜起手來,用IT專業能力共同解決。”
直擊公益行業痛點與難點
在發布會上,中國信息技術公益聯盟繼去年的《中國信息技術公益發展白皮書》后,又發布了《白皮書V2.0》,收錄了過去一年里中國最具社會影響力的信息技術公益實踐案例。
運用區塊鏈技術打破信息壁壘的騰訊公益尋人鏈,京東公益和美麗中國聯手發起的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守夢天使尋找之旅”,以人臉識別技術尋找走失兒童的微軟(中國)“回家”軟件,IBM和恩派對大數據工具在公益領域的創新應用,讓公益組織自行構建IT業務系統的金數據,騰訊女設計師幫助聽障人士觸摸聲音的“黑手套”……《白皮書V2.0》總計收錄了18個創新實踐案例,直擊行業公認的痛點和難點,為社會各界提供創新而可持續的案例借鑒。
以騰訊公益尋人鏈為例,單打獨斗、力量分散是當下公益行業最大的痛點之一,比如在尋找走失兒童時,父母以往需要在各家公益平臺上逐個發布消息。對此,騰訊可信區塊鏈結合國際上成熟的尋人協議(PFIF)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利用自身成熟的區塊鏈平臺層模型——“共享賬本”,構建公益尋人鏈,通過區塊鏈的技術,尋人信息也可以實現安全快速的共享。
現在,父母只需使用這個鏈條上任何一個平臺報案,整個“公益尋人鏈”上其他平臺都將完整的獲取報案記錄的詳細信息和狀態。而且不管在其中任何一家平臺上有更新的線索,其他平臺也會被實時同步。
同樣應用區塊鏈,“守夢天使尋找之旅”卻解決了公益領域最受詬病的陽光透明問題。該項目目標是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捐贈物資,在區塊鏈技術的協助下,京東公益和美麗中國按發運批次對捐贈物資的流程批次信息進行采集、整合、記錄和展示, 保證流程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并且實現了全程可追溯,愛心人士可以追蹤到自己贈送給孩子的每一份禮物的去向。
恩派公益組織發展中心華南區負責人王鑫認為,信息技術公益聯盟是以白皮書為核心驅動力的發展模式,白皮書迭代的過程,就是通過數據洞察IT與公益融合度的過程,今年,聯盟在強調改變的基礎之上,更期望強化公益組織的專業角色和價值,推動IT公司的公益資源沉淀在公益組織,期待公益組織發出需求,IT公司能夠即時響應,實現“益”呼“技”應。
“IT是一種能改變社會的力量,公益則是一種引導IT力量向正確道路發展的方向”,梁舉指出,近年來IT有效提高了公益組織的管理和業務能力,為公益帶來的提升有目共睹,“在可以預見的未來,IT技術可以解決公益行業在籌款、公示、監管等層面所遇到的問題和挑戰,為社會上有需求的弱勢群體提供更充足、更及時的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