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公益資訊 > 民政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的意見》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
民政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的意見》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

2017-11-1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11月13日,民政部網站公布了民政部會同財政部、衛生計生委、中國殘聯起草的《關于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的意見》。

《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80%以上的縣(市、區)廣泛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在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的縣(市、區),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區康復服務,基本建立家庭為基礎、機構為支撐、“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體系。

著力拓展服務供給

《意見》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不斷優化服務存量,擴充服務增量,大力推進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形式多樣化。

第一,建立健全基層服務網絡。有需求和條件的地方,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重點設立以區(縣)為服務范圍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大力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以城鄉社區為范圍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增強服務的可及性、靈活性、個性化。

加強資源整合,促進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與醫療救治、社會救助、長期照料、就業服務的銜接配合,構建滿足精神障礙患者全面康復需要的全人服務網絡。

第二,大力培育服務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政府投資舉辦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民政舉辦的精神衛生社會福利機構和有條件的殘疾人康復中心要普遍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并對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新建城鄉社區服務機構、政府投資新建的殘疾人托養機構要設置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功能,預留服務場地。鼓勵現有城鄉社區服務機構、殘疾人托養機構積極創造條件,為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提供場地。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當發揮技術優勢,支持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

支持成立民辦非營利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符合慈善組織條件的,可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培育一批民辦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從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社會工作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探索在服務設施、運行補貼、職稱待遇等方面給予一系列扶持政策。

第三,不斷豐富服務形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工作。圍繞精神障礙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恢復職業能力等需求,不斷豐富服藥訓練、生活技能訓練、社交技能訓練、職業能力訓練、居家康復指導等服務項目,因地制宜、積極發揮農療站、工療站、日間中心、中途宿舍、精神康復綜合服務中心、康復會所、陽光家園等不同類型的服務機構作用,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多種類型的康復服務。鼓勵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開展連鎖化、品牌化服務。逐步建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個案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精準康復。

鼓勵精神障礙患者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發揮自身價值作用,積極接觸社會、融入社會。

探索建立服務轉介機制

《意見》強調,要加強精神障礙治療與康復資源的整合協調,建立信息共享、銜接順暢、運轉有序的服務轉介系統,逐步打通醫療、康復服務循環梗阻。

第一,搭建信息轉介平臺。以區縣為單位,依托轄區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區縣社會福利院、殘疾人康復中心、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等資源,建設區縣級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資源平臺,承擔所轄區域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需求匯總、轉介、調劑等服務工作,加強與衛生計生部門嚴重精神障礙管理系統的信息比對,形成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精神障礙患者和家庭之間的服務信息交換平臺和資源調配平臺。加強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患者檔案管理,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社區康復資源數據共享與交換的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

第二,建立康復轉介機制。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要開展精神障礙患者出院康復評估,并向精神障礙患者和監護人提供社區康復建議及相關信息。適宜參加社區康復的患者,經患者和監護人同意后可由醫院轉介到相應地區的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資源平臺。建立綠色通道,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期間病情復發的,可通過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向醫院快速轉介。

第三,建立就業轉介機制。對病情穩定、具有就業意愿且具備就業能力的精神障礙患者,經功能評估合格后,可由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直接向相關單位推薦就業,或轉介到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其他就業服務機構推薦就業。精神障礙患者就業后,社區康復機構可協助做好有關輔導工作。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設置公益性庇護性工作崗位,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提高服務管理水平

《意見》強調,要依法構建科學的管理機制,推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發展,切實維護精神障礙患者和服務機構的合法權益。

第一,健全管理服務機制。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放管結合,加強民辦非營利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內部治理建設。建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法人登記管理和業務管理分工明確、有機銜接、規范高效的管理機制。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要依照法律法規政策和章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從事醫療康復和護理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職業資格。支持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建立行業組織,發揮管理服務協調作用。

第二,建立技術指導體系。以精神衛生、社會工作、社區康復等領域專家學者和經驗豐富的實踐工作者為骨干,建立部、省、市三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專家技術指導組,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建立縣級專家技術指導組。專家技術指導組通過研討、培訓、評估、調研等方式,對所轄范圍內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進行技術指導。

以市為單位,建立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對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定期指導制度,建立社會工作專業機構對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定期督導制度。支持通過定點指導或對口幫扶等方式,協助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提高服務水平。

第三,強化質量安全管理。強化服務機構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指導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健全安全管理預案,加強安全管理能力建設。探索制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協議范本,積極引導服務機構與患者或監護人簽訂服務協議。開展服務質量評估示范活動,鼓勵服務機構建立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嚴禁未經有關部門批準、登記或備案,擅自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支持精神障礙患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第四,積極推進標準化和標準認證。培養一批標準化技術人才,研究制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標準體系,在信息轉介、基本服務、管理制度、成熟模式等重點領域扶持制定一批標準和操作規范。加強標準推廣應用,鼓勵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參加標準認證,并采用第三方認證手段進行規范。

■ 本報記者 王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综合久久久| 久久综合久久久|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色8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电| 午夜激情影院综合|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图图资源网亚洲综合网站|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网| 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色| 欧美大战日韩91综合一区婷婷久久青草|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激情综合丁香五月| 色欲老女人人妻综合网|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青青综合在线 |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综合久久精品色|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欧美激情综合网|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亚洲 欧美 综合 高清 在线|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