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12月6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青基會”)與億滋國際基金會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學生營養改善研討會”上共同就雙方長期合作的“億滋希望廚房”項目進行了經驗與成果分享,闡述了如何引領新時代學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深化校園的營養教育。
本次會議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共同主辦,來自國內外的營養專家、基層教育和衛生工作者,以及致力于學生營養改善的社會組織、企業及媒體代表等參加了此次研討會。本次大會旨在進一步推動中國學生營養改善的科學發展,學習借鑒國內外學校供餐和學生營養宣傳教育的先進經驗,促進我國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
“億滋希望廚房”是億滋中國與中國青基會于2009年共同開展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標志性社區公益項目。在硬件設施投入得到顯著成效之后,雙方于2014年8月,繼續聯手深化合作,在億滋國際基金會的千萬元資金支持和帶動下,全國80所學校啟動了“營養健康活力計劃”,打造“希望廚房+營養教育+美味菜園+積極運動”的深度公益模式。項目切實地給學生、教職員工和家長乃至所在社區帶來了積極的變化。
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在過去三年對項目學校進行了跟蹤及專業評估,了解項目縣學生的營養健康狀況,及其營養健康相關知識、態度和行為,分析項目的實施效果。截止2016年7月,河北平泉、云南保山和湖北五峰三地的第一期項目已順利完成,項目報告顯示,項目區內88.2%的高年級學生營養知識水平有所提高;改善了學生均衡膳食水平。每天吃蔬菜種類達到3種及以上的學生比例增加了5.9%,每天吃水果的比例增加了4.5%;體質指數達到正常標準的學生比例增加了6%;同時,營養不良的學生比例下降了10%;促進了學生身體活動水平,75%受調查學生的活動時間增加或者靜止活動減少。
中國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學生營養室張倩研究員說:“伴隨著‘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以學校為基礎的‘營養健康活力計劃’,對于提高農村小學生營養知識的知曉率、改善他們的飲食行為習慣、加強運動和提高營養健康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并且,隨著時間的增加,這些效果也越來越明顯,探索出了一個開展農村地區小學營養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楊曉禹表示:中國青基會實施的希望廚房等項目持續推動貧困地區學生的營養改善,致力于提升青少年營養健康能力。“億滋希望廚房 營養健康活力計劃”在捐建廚房的基礎上,通過開展農村小學生營養教育、推廣美味菜園、鼓勵更多的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等多種形式的營養健康教育實踐,培養學生健康生活方式,為塑造青少年自主實現營養和健康的能力,提升健康素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億滋國際基金會在全球范圍內攜手14個國家的NGO合作伙伴在當地開展社區公益項目,幫助人們,特別是兒童,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當地社區繁榮。億滋國際基金會總裁Sarah Delea女士說:“我很榮幸受邀參加此次的研討會,欣喜地看到和感受到中國在學生健康方面所做出的積極努力。‘億滋希望廚房’是億滋中國長期開展的公益項目,也是億滋國際基金會全球項目中非常具有特色的項目。就在會議的前一天,我探訪了河北省平泉的兩所億滋希望廚房學校,我感受到了項目給中國農村學生及其家庭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改變。今后,我們將與中國青基會繼續合作,通過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將健康、科學的理念傳遞給更多的中國學生和他們的家庭乃至社區。”
教育和營養健康是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關系到中國社會的穩步發展和人口素質的持續改善。農村學生尤其是貧困地區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健康水平更是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為此,國務院于2011年啟動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為農村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再次明確了繼續開展重點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的目標。億滋中國以及中國青基會等多方組織機構將繼續致力于“億滋希望廚房——營養健康活力計劃”,為更多我國青少年兒童帶來健康、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