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2017年阿里巴巴平臺商家公益賬單。2017年,阿里巴巴平臺上通過公益寶貝產生捐贈的商家達到178萬家——是2012年的16.4倍,善款總額達2.46億元——是2012年的31倍,3.5億買家支持,人均購買公益相關商品17次。捐款超過店鋪總營收金額千分之三的商家,則達到了6.5萬家。阿里平臺上的商家登陸千牛客戶端,即可查看自己在2017年的公益記錄。阿里平臺賣家帶動買家,參與公益已經呈現出“人人參與、日常參與”的特點。
阿里巴巴商家公益賬單發布儀式
商家是“互聯網+公益”領域中非常活躍的一個群體。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借助阿里巴巴平臺自發地參與公益。在平臺上眾多參與公益的方式中,公益寶貝是許多商家直接、便利地參與公益的一個重要工具。
阿里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不論心級、鉆級、冠級還是天貓店,都積極參與。有些店鋪的年捐贈額甚至高達幾十萬。更讓人感動的是,很多賣家在自己才剛剛起步的時候,就選擇加入“公益寶貝”。
相對于那些動輒上千萬元的大額慈善捐贈,互聯網公益更具有日常化的特征。商家公益賬單顯示,2017年公益寶貝的單筆捐贈金額平均約為0.04元,而捐贈次數則高達59.8億次,是2012年的72倍之多。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也是如此,2017年有3.5億買家支持了商家的公益行動,人均購買公益相關的商品17次。海量化、小額化和高頻化的互聯網公益模式,讓越來越多的“剁手黨”在“買買買”的同時,自然而然地獻出愛心。
公益寶貝支持的公益項目,涵蓋了扶貧助困、教育助學、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疾病救助、災害救助等多個領域,其中,醫療和下一代,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由阿里巴巴公益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的“貧困頂梁柱重病救助行動”,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家庭主要勞動力開展精準的大病救助保障。過去一年里,共有72萬人從中受益,緩解了幾十萬個家庭因病致貧、返貧的問題。
針對貧困地區的孩子,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愛心包裹貧困兒童關愛行動”,去年共為340199名小學生送去愛心包裹。100元1個的美術包,200元1個的溫暖包,有效地改善了農村小學的音體美教學現狀和學習生活條件。
除了扶貧濟困之外,阿拉善SEE基金會“一億棵梭梭”項目也得到“公益寶貝”支持。2017年,基金會用“公益寶貝”籌集到的款項,在內蒙古阿拉善關鍵生態區域種下了547142棵梭梭樹。總計10943畝的梭梭林,能夠固定109430平方米的荒漠,幫助那里的農牧民改善了整體生態環境。
“公益寶貝”起源于2006年,當時是為不幸身患絕癥、身處困境但自強不息、感動了無數網友的“魔豆寶寶小屋”店主周麗紅籌款。幾位淘寶小二希望有更多的商家能幫助到她,由此逐漸開始了“愛心寶貝”這一愛心項目。
從2011年到2016年,“愛心寶貝”升級為“公益寶貝”,產品持續優化,機制走向開放,在互聯網公益剛剛起步的情況下,進一步具有了籌款的功能。阿里巴巴也把公益資源開放給了更多的公益組織,使“公益寶貝”更具開放性和社會性。
2016年4月,阿里巴巴啟動“阿里巴巴聯合公益暨公益寶貝2.0計劃”,希望通過協作參與的互聯網公益模式,引入更多優秀的公益項目。不僅公募基金會的項目可以通過評審入駐公益寶貝項目,其他NGO的公益項目也有機會通過公益寶貝籌得善款。
“做公益做好的方式是‘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所有的公益項目都是利用技術創新,通過商業模式,整合社會資源,喚起更多的人來參與公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曾這樣總結阿里的公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