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李慶
3月22日,“老了,更幸福——2018大愛書院旗艦養老產品發布會暨中社聯美好社區計劃實踐創新基地落地儀式”在北京舉行。活動由大愛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愛城”)、香河大愛書院養老中心與《公益時報》社聯合主辦。活動上,美好社區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談小燕、香河大愛城項目總經理張鳳海分別代表美好社區計劃和香河大愛城共同簽署協議,香河大愛城成為全國首批美好社區計劃實踐創新基地之一。
美好社區計劃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于2017年12月12日正式發起,聚焦城鄉社區營造和社區服務創新,發揮社工專業優勢,以社工、社區和社會組織的“三社聯動”為基礎,整合多方跨界資源,推動美好社區建設。
大愛城多年來打造全齡層、全配套的親情健康養老社區,積極推動多元化養老體系、醫療健康及智慧社區發展,探索中國社會化養老新路,也因此獲得美好社區計劃專家委員會的一致認可,被授予美好社區計劃實踐創新基地的稱號。
美好社區計劃實踐創新基地落地大愛城,對于全國的社區建設具有極大的示范和借鑒意義,有力促進社區服務創新,助力社會治理創新,更樹立了環境友好、產業發展、智慧智能、文化多元、公共參與、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美好社區典型。
記者在現場觀察到,有很多老年人來到會場并對“美好社區計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期望該計劃的實施能夠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帶來積極的影響和改變。
據了解,“美好社區計劃”目前已經成立專家委員會,將聘任城市治理、農村發展、社會工作、文化保護、建筑設計等多領域專家,形成我國社區營造領域的頂尖智庫;與企業深度合作,發揮社工專業優勢,搭建平臺,組建專家團隊,整合多方資源,與服務商建立戰略合作,重點從社區產業、社區治安、生態環保、景觀設計、智能社區、社區養老、遠程醫療等方面著手推動,真正實現高質量的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
大愛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李大彥總結道:“達成可持續發展的美好社區,這與大愛城親情健康社區的發展理念高度契合。香河大愛城很榮幸將成為首批美好社區計劃實踐創新基地之一,這是對大愛城多年養老產業模式探索的肯定,更是對我們的前行之路的加冕。”
《公益時報》社總編輯趙冠軍在致辭中表示,大愛城作為第一批美好社區的實踐創新基地,將和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共同推動三社聯動,實現社區創新服務具體實踐。作為中國健康養老產業的先鋒實踐者,大愛城多年來將養老智慧化社區作為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布局,將企業作為社區專業人才培養孵化的基地,創新了社區服務的養老模式。
美好社區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談小燕就“可預見的美好生活”這一話題做了分享,她主要從對美好社區的理解和美好社區的行動計劃兩塊內容展開講解。談小燕表示,目前國家政策越來越重視社區發展,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并且提出要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未來社區的發展就是融合整體,我們首先要以需求為導向,實現社區整體提升,在專業力量的陪伴下、在社會組織扎根社區的基礎上,整合各方資源,實現幸福美好社區。”
她談道,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社工聯合會聯合全國的學科專家發起美好社區計劃。“我們希望通過專業參與、陪伴成長,實現與居民的多元合作共贏。美好社區計劃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組建跨界醫療專家庫;第二,培養一批人才來陪伴社區成長,即培養社區營造;第三,企業和社區共營計劃;第四,選擇試點基地,最后將案例總結出版。”
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執行院長史柏年在發言中表示,大愛書院是新型養老模式的探索和創新,結合了醫院、社區、生態農場及居家養老,在高品質硬件設施的基礎上仍關注員工專業化服務的技能培養訓練,通過新的社區模式開展養老服務,使得被照顧者能夠在一個美好的社區環境中間生活,發揮了市場行為和公益行為的雙贏目標。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等核心要求。“養老”已是攸關千家萬戶和國計民生的國家戰略。大愛城為長者所提供的一站式無憂養老服務,為“醫養結合”提供的有效解決方案,將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落地實施,開創中國養老服務新格局。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公益時報》社社長劉京,大愛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李大彥,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執行院長史柏年,美好社區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談小燕,《公益時報》社總編輯趙冠軍等領導、專家出席了該儀式。
■ 本報記者 李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