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社管局上門服務助力民營經濟發展
2018-04-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心怡
4月9日、10日,天津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天津市社管局局長張寶甫帶領副局長郝靈節、張雪松和登記處、社團處、辦公室負責人為山東武城、浙江東陽民營企業家發起成立在天津商會登門送政策、送服務,助力天津市民營經濟發展。
位于京杭大運河灣畔的山東德州市武城縣是“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上交稅金占地方財政收入、吸納勞動力占城鎮就業“三個比重”均達到85%以上。40萬人口,4萬人辦企業、搞營銷。其主打產業中央空調在天津和長江以北的市場份額達到60-70%。浙江金華東陽民營經濟發達,80萬人口,10萬人經商,有建筑之鄉、教育之鄉、木雕之鄉、東方好萊塢美譽,擁有特級企業6家、一級企業75家。中天、海天等知名企業看好天津發展,一大批年輕企業家立志于扎根天津、創業發展。為促進武城、東陽與天津商貿交流與經濟發展,兩地有意在津籌備成立縣級商會。
張寶甫一行分別與兩地發起成立商會的企業家座談交流。兩地企業家暢所欲言,介紹在天津發展史和當地民營經濟發展的經驗,也提出舉辦商會的具體訴求和期盼。武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劉之榮帶著兩位局長聞訊從武城趕來,為在外打拼的企業家站腳做勁的服務理念和發展意識令我們感動。為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武城縣委縣政府在機關干部中倡導“兩問四答”,東陽市委市政府倡導的“千方百計提升品牌、開拓市場、自主創新、改善管理”新四千精神,給市社管局的同志們留下深刻印象。
市社管局與會同志現場辦公,針對各自職責,對大家提出依法注冊問題解讀政策、一一作答,就具體事宜進行對接。張寶甫在交流談心時,真誠感謝兩地企業家為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他用“1、3、4、5、8”的數字歸納宣傳了天津企業家工作會議和津八條的核心內容。“1”是指一個理念: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3”是指三個目標,打造企業成長的高地,企業家成長的濕地和心靈港灣;“4”是指四種精神,即需要弘揚的企業家精神,“5”是指五項措施,即鴻忠書記在全市企業家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主要措施,“8”是指“津八條”的主要內容。張寶甫把事先印好的“津八條”和我市企業家工作、雙萬雙服會議報道送給他們,中肯希望各位企業家研讀篇幅不長但含金量很高的“津八條”,與在津同鄉同行廣泛宣傳分享,從政策中找商機,謀發展,吸引更多故鄉的企業家來津投資發展和合作共贏,為天津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談到縣級商會登記,張寶甫說,在天津這是新生事物,既要服務發展,創新推進,又要好中選優,穩步實施。要重點把握好四個標準:一是講政治,商會組織必須擁護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自覺接受黨的領導,主動組建黨組織;二是守法規,模范遵守法律法規,誠信經營并把它融入企業文化,沒有不良記錄;三是有實力,自愿在天津發展,凝聚更多企業、更多人才一道為天津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貢獻;四是善合作,要把建設和諧社會組織作為基礎工作常抓不懈,要妥善處理好與省級、地市級商會的關系,著眼于融入、合作、共贏,成為內部團結和社會穩定的積極力量。他要求市社管局全體同志要勇于擔當、勇于突破,打開腦袋上的“津門”,服務大局、著眼發展,創新制度,跟蹤服務。
兩地企業家對津八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表示要盡快認真學習,并且利用自媒體和多種渠道廣泛宣傳。他們說天津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自己作為新天津人有義務有責任為第二故鄉出實力、多貢獻。武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劉之榮表示回去后還要在武城縣宣傳好津八條,學習借鑒天津市委市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