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作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的天津,歷史上開辦過中國最早的官辦學堂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和中國最早的私立高等學堂南開大學,悠久的歷史文化已經成為天津的一張名片。
如今天津的另一張名片也正在發光——這就是天津的慈善文化。
6月16日,“2015天津公益行”正式開啟。
2015年天津市財政出資500萬支持首屆社會組織公益創投,35家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中標”,在啟動儀式上正式簽約。
首批簽約35家社會組織
早在今年3月間,天津市民政局社會團體管理局就向全市社會組織發出征集令,將建立社會組織公益項目庫,確定政府扶植項目,同時還計劃建立項目人才庫和項目專家庫。
消息一經發出,社會組織熱情高漲,短時間提交了大量項目申報材料,踴躍程度令活動主辦方都感到有些始料未及。
天津市社團管理局局長張寶甫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2個月時間內就收到了138個公益項目申報材料,充分說明社會組織活力需要激發,公益創新項目需要支持。”
按照天津市民政局社會團體管理局的部署,2個多月時間,經過公開征集、專家評審、培訓、公示等環節,首批共計35個公益創投項目得到政府扶持。138個申報項目中,除了有32個項目因項目書需要完善被自然淘汰外,余下的102個項目將首批入庫,這些入庫項目接下來將進行再培育、再競爭或接受社會力量認領出庫,而后補充新項目入庫,使項目庫有進有出變成常態。
張寶甫說:“首批篩選出的35個公益項目,將獲得政府福彩公益金的專項資助。”
公益名片撬多方資源
公益組織的熱情感染著當地主管部門。如何為公益組織嫁接更多資源,為公益踐行者找到最合適的公益項目形成雙贏,成為天津市社會組織主管部門推動公益創新的當務之急。
“公益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國家治理中公益組織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發掘社會力量支持公益創投項目的積極性,為公益組織搭建好平臺應該成為主管部門主抓工作。”張寶甫說。
經過多次協商,天津市銀行業協會成為天津社會組織主管部門“主攻”的對象。
最終,天津市銀行業協會就其會員單位支持社會公益創投達成了共識,與天津市社團局簽署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公益創投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建立起銀行業履行社會責任,支持公益事業的新機制。
以公益創投為起點,天津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庫、人才庫和專家庫已具雛形,目前正著手搭建“有錢找項目,有項目找錢”的雙向公益信息長效交流平臺。
根據天津市民政局社團局公布數據顯示,當前,天津市有注冊社會組織5027家,備案社區社會組織1.5萬余家。
2015年,天津市全現有基金會64家,其中公募基金會20家,非公募基金會44家,資產總規模14.5億。全年公益支出將超過2.6億元。
而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至2014年年底,市、區縣兩級社會組織公益支出約11.94億元,其中社會團體4億元,民辦非企業單位0.1億元,基金會7.84億元。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鏈接>>>
6月16日,2015年首屆“天津公益行”社會組織公益成果展與項目交流活動在和平區五大道民園廣場舉行。
本次展覽以圖片、文字、視頻、公益互動等形式,展示社會組織在慈善幫扶、團結和諧、文化教育、為老服務、創業就業、科技環保、衛生體育、減災救災、法律服務和社區服務等領域的公益成果,旨在弘揚公益理念,倡導公益行動,搭建社會組織公益交流與合作的開放平臺。146個社會組織設立展板,用總共901張圖片記錄了他們近年來從事的公益項目。
成果展啟動儀式上,天津市社會團體管理局與本市首批35家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立項單位簽署了項目協議書。其中包括流動兒童關懷、天使傳遞健康、救助貧困病患兒童、幫扶就業、助力學業等,每個項目獲得資助金額12萬元到15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