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化慈善基金會啟動“健康扶貧行動” 三年援建千所村級“傳化?安心衛生室”
2018-04-2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4月25日,傳化慈善基金會與江西省扶貧辦在南昌聯合舉行“傳化健康扶貧行動”啟動儀式。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胡強,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傳化集團董事長、傳化慈善基金會名譽會長徐冠巨,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巡視員曲天軍,全國工商聯扶貧部副部長劉建,中央統戰部光彩事業指導中心副主任陳浩,江西省委統戰部、省民政廳、省衛計委、省工商聯、團省委、省光彩事業促進會等部門領導,江西省遂川縣、興國縣、石城縣、貴州省雷山縣、云南省瀘水市和福貢縣等受資助縣領導及村醫代表受邀出席。
徐冠巨在啟動儀式上宣布,從2018年起的三年內,傳化慈善基金會在全國深度貧困地區實施“傳化健康扶貧行動”,資助2億元,幫助1000個行政村各援建一所“傳化·安心衛生室”,其中在江西省資助1.3億元,幫助650個行政村援建“傳化•安心衛生室”。

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傳化集團董事長、傳化慈善基金會名譽會長徐冠巨活動現場演講
2018年首批援建350所“傳化·安心衛生室”,其中江西230所,貴州70所,云南50所。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徐冠巨表示,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偉大行動中去,參與國家戰略的實施,是民營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
徐冠巨說“傳化集團于1986年從浙江蕭山的農村創業起家。32來的創業歷程,我們始終銘記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給了我們脫貧致富的機會和成就事業的舞臺,是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傳化的發展根植于社會,應始終不忘回報社會。從發展綠色化工,到建設物流公共平臺、發展現代農業,我們一直以創造社會價值的理念持續進行投資,并在發展企業的同時,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在過去開展扶貧濟困、助醫助學、尊老扶幼、聯鄉結村、救災賑災等工作的基礎上,在傳化30年的時候,我們專門成立了傳化慈善基金,開啟傳化公益慈善事業的新征程。”
據徐冠巨介紹,傳化慈善基金會成立以來,創建了“傳化?安心驛站”品牌,服務全國3000萬卡車司機互幫互助;創建了“傳化?善源社區”品牌,服務社區老人、家庭困難學生和其他困難群眾。現在啟動“傳化健康扶貧行動”,創建“傳化?安心衛生室”品牌,服務深度貧困地區老百姓的醫療健康,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徐冠巨表示,傳化健康扶貧行動在起步之年覆蓋的3省6縣,經過了精心的挑選,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云南怒江州是總書記提出的脫貧攻堅中要特別關注的“三區三州”之一;貴州雷山縣是一個少數民族占92%的縣,也是杭州市對口支援的深度貧困縣;江西興國縣、石城縣、遂川縣,既是深度貧困地區,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這片紅色土地上的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永不磨滅的貢獻。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胡強評價傳化慈善基金會啟動的“健康扶貧行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的具體體現,是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社會大扶貧格局的生動實踐。他認為,傳化慈善基金會三年內在江西援建650個村衛生室,必將極大地改善、提高江西省部分貧困地區的衛生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必將使這些地區的群眾方便就醫、安心看病,必將極大助推江西省全面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他表示:“我們將主動迎上、全力承接,采取堅決有效措施,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將善事辦好、好事辦優,讓傳化·安心衛生室項目惠及廣大貧困群眾。同時,我們還將以此次傳化健康扶貧行動為契機,加強宣傳引導,弘揚慈善精神,擴大慈善影響,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助力我省脫貧攻堅,確保我省2020年與全國人民一道共同實現小康。”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胡強發表講話
胡強代表江西省人民政府向傳化慈善基金會贈送書寫“參與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的資助捐贈紀念牌。

胡強副省長向傳化慈善基金會贈送“資助捐贈紀念牌”
“我志愿在我的家鄉當一名鄉村好醫生,我鄭重承諾:
一、維護醫學的純潔和榮譽,用我的奉獻,助村民更健康。
二、以患者為中心,尊重患者權利,維護患者利益。
三、精進醫術,審慎行醫。
四、勿用非禮之心,不取不義之財。
五、反對封建迷信,傳播科學的健康知識。
我堅決履行以上承諾,接受同行和村民監督。
在鄉村,我承諾!”
啟動儀式上,來自江西、貴州、云南的六位村醫代表集體宣讀了他們立志當一位好村醫、竭誠為村民的健康服務的承諾書。他們表示,村民們對即將開工建設的“傳化•安心衛生室”充滿期待。以往,他們所在的村衛生室,要么是租用,要么是危房,有的是拿自家的房屋當診所。“傳化•安心衛生室”的建設,不僅將極大改善村衛生室的醫療條件,更讓他們、村民們感受到社會公益事業的關懷和溫暖。
據悉,首批350所“傳化·安心衛生室”將在今年底前全部竣工并配置齊全醫療器械設備,投入使用。在援助“硬件”建設的同時,傳化慈善基金會還將考慮“軟件”的建設,以“互聯網+”的方式,幫助村醫提高醫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