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益20年峰會:以微博之力,讓世界更美
2018-05-2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心怡
5月19日,由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微公益、新浪公益、新浪財經共同舉辦的“堅守與創新”互聯網公益20年峰會暨2018中國公益慈善與社會救助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堅守與創新”互聯網公益20年峰會暨2018中國公益慈善與社會救助研討會現場)
本次峰會設立嘉賓分享和圓桌對話環節,以微博公益傳播為核心,結合互聯網公益20年回顧及致敬,對中國公益傳播進行解讀和討論。探討時下社會救助及公眾參與的熱點話題;分享行業內最新傳播資訊;回顧互聯網公益的發展歷程,一起以微博之力,讓世界更美!
峰會邀請了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原司長、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院長王治坤;北京善源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張博豪;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副理事長劉選國;新浪微公益總監楊光;輕松籌聯合創始人兼COO于亮;CM公益傳播創始人陳炳炎;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陶鳴
;中國視協全媒體公益委員會副會長、秘書長雷蔚真,多位嘉賓圍繞以上主題分享獨到觀點,并與參會同仁現場互動交流。
基于互聯網公益20年發展歷程,富有建設性話題在活動中被深入挖掘并掀起熱議,嘉賓們前瞻性的見解為公眾帶來啟發。在當前互聯網發展的新生態和新格局下,引發了公益行業在發展中關于堅守與創新的思考,同時引爆了行業對互聯網帶給公益新發展和新價值的討論。
匯聚行業力量為互聯網公益精彩發聲
嘉賓分享環節,來自社會組織、非公募基金會、全國性公募基金會以及互聯網公益平臺的代表齊聚一堂,針對企業社會責任、扶貧及生態建設公益理念和對互聯網公益20年的變遷做出分享。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原司長、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院長王治坤分享)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原司長、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院長王治坤首先以“積極推進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銜接與創新”為議題進行政策解讀,在分享中他介紹了中國社會救助發展變化的簡要情況,并指出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事業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是構建新型社會救助治理體系的重要契機。強調形成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參與社會救助的創新格局,需要進一步完善各類政策銜接和相關財政渠道,需要將社會救助需求和社會救助資源精準對接,需要將救助對象的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呼吁大家要進一步推動協同治理,攜手共創。

(北京善源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張博豪分享)
隨后,北京善源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張博豪以“互聯網+扶貧,創建大眾參與精準扶貧的快捷方式”為主題,闡釋了他對互聯網公益的理解,認為互聯網促進了公民再組織化,影響了中國社會組織的發展,而互聯網+公益也一定會帶來人人公益的時段。對于企業和社會救助,他表示:優秀企業應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尋求新的商機,創新開拓創新的新源泉。張博豪主張“互聯網+扶貧”是助力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有益嘗試,通過善源與相關企業的合作案例,指出“互聯網+扶貧”模式的助力精準扶貧帶來的三大作用:扶貧覆蓋面更廣、參與度更強、持續性更強。此外基于公益界沒有壟斷、壁壘和邊界的認知,他提倡“互聯網+社會組織”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最優選擇。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副理事長劉選國分享)
此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副理事長劉選國在“紅十字與一帶一路同行”的主題分享中,詳細介紹中國紅基會開展國際人道援助項目的探索,帶領大家讀懂一帶一路建設里的中國力量。他認為中國公益組織走出去,承接民心相通的功能,更為構建人類共同命運共同體這個美好的目標。通過在實踐中利用互聯網開展國際援助項目眾籌和人道傳播以及與新浪微公益合作完成愛微笑日活動的高質量傳播,劉選國提出對未來的洞察:移動互聯時代,需要中國公益的“堅守與創新”,他表示:將不忘初心,保護最易受損群體的生命與健康,維護人類的尊嚴;同時紅十字會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與一帶一路同行。

(新浪微公益總監楊光分享)
新浪微公益總監楊光則通過生動分享講述互聯網公益變遷,回顧中國互聯網公益二十年,也帶出了新浪二十年間的發展。此外他表示新浪微公益主要關注名人明星,社會熱點,政府媒體,以及公益行業這四方面,并根據微博快速聯動機制和平臺能全開放讓明星和用戶共同參與互動的最大特點,推出多個成效優異的公益項目,更從中發現互聯網公益也在不斷地迭代,從捐贈產品,從BBS,到現在交互的產品,降低了公眾參與的門檻。微博也將繼續借助自身影響力傳遞正能量,與聯合國環境署達成國際合作啟動地球衛士青年獎;發布她公益計劃;開展中國公益致敬獎,用數據、媒體、專家的力量,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建立橋梁。最后他期盼大家能通過微博創造更好的公益產品,公益價值。
大咖齊聚圓桌對話話題引行業熱議

(科技向善,互聯網發展與公益傳播”的圓桌對話)
在“科技向善,互聯網發展與公益傳播”的圓桌對話環節,CM公益傳播創始人陳炳炎、輕松籌聯合創始人兼COO于亮;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陶鳴;中國視協全媒體公益委員會副會長、秘書長雷蔚真出席并參與討論,分享個人觀點,CM公益傳播創始人陳炳炎主持對話。
互聯網與生活是息息相關,衣食住行,跟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是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高效。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中國公益帶來了無限可能性,新的技術也正在推動公益領域的變革,但科技可以帶來好事,也可以帶來壞事。兼顧創新與堅守作為行業熱門話題,各嘉賓根據自身業務談互聯網公益創新和成功案例。并強調如何通過技術創新以及令科技向善應對公益行業發展的核心挑戰。其中輕松籌聯合創始人兼COO于亮在對話中針對公益捐贈的透明度與信任度,以及對捐款人的反饋與運維這兩方面提出了輕松籌對此的解決方案:首先依靠用戶之間的強社交關系,從第一個維度解決用戶之間的信任,在微博,包括微信,打造熟人社交的網絡;其次利用人力資源,還有技術能力幫傳播者和用戶解決公信力的問題,例如:打通公安部身份查詢系統,并希望未來能夠跟機構進行脫敏處理;第三,通過區塊鏈這種不可篡改的計價方式增加公益的透明性和公開性。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陶鳴則以該基金會為例分享互聯網與大病救助的關系,認為要做好互聯網+公益的工作,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特別是對政策方面的理解;有嚴格的監管機制;作為公益組織要為社會搭建很好的平臺。最后,打造出“公益+全媒體”體系的中國視協全媒體公益委員會副會長、秘書長雷蔚真解析全媒體體系,分享該體系助力中國公益事業發展的情況。

(參會嘉賓合影)
隨著圓桌對話環節的結束,“堅守與創新”互聯網公益20年峰會暨2018中國公益慈善與社會救助研討會圓滿落幕。本次峰會立足點高,在嘉賓分享、圓桌對話中讓大眾看到了公益行業堅守的力量,發現了互聯網+公益創新的機遇,對中國互聯網公益的發展與未來有了更深更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