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創業展風采 巧手編織創品牌
2018-05-2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劉金萍,女,1970年出生,斗泉鄉后山窯村婦女,于2005年發起創辦了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2016年6月,在縣婦聯的引領和幫助下,企業逐步走入正軌,注冊成立了廣靈縣第一家,也是目前全縣唯一的一家以手工編織為主導產業的專業合作社。兩年來,合作社積極響應縣委精準扶貧的號召,以玉米皮和杞柳為主要原材料的手編工藝品,在優秀的市場環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鋪設了帶動農村貧困婦女脫貧致富的有利平臺,同時成為我縣拓寬農民致富道路的有效途徑。
發展婦女特色產業,集中幫扶脫貧一批
十多年前,劉金萍為了帶領同村婦女改變貧窮的現狀,憑借自己的一雙巧手,帶領同村幾名留守婦女創辦了以手工編織為主的家庭小作坊。多年來,憑著她頑強的拼搏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在創業路上打拼,這個編織小作坊一天天壯大起來,2018年合作社員工由原來的136名發展到880人,其中殘疾職工41名。為解決殘疾人的后顧之憂,合作社先后為41名殘疾職工交納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工傷意外險,不僅讓這些殘疾人有了生活來源,也讓他們有了生活保障。
建立利益聯接機制,互助帶動脫貧一批
為響應國家的號召,2017年合作社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規劃了產業園區,進一步擴大了經營規模,逐步吸納附近村鎮的有編織技藝的婦女加入到合作社中去,帶動全縣廣大貧困婦女自主創業,脫貧增收。合作社不斷創新經營理念,有效利用“合作社+基地+貧困婦女”的模式,精準的引導全縣貧困婦女宜繡則繡、宜剪則剪、宜編則編,鼓勵農村貧困婦女發展“居家經濟”、“炕頭經濟”,爭取打響一支具有廣靈特色的手工編織品牌,使其響溢全國,進一步打入國際市場。
擴大生產發展模式,補齊短板脫貧一批
劉金萍不斷創新、開拓市場,將傳統的柳編、草編技藝相結合,并且與有外貿資質的銳灃工藝品有限公司簽約。隨著訂單數量的增加,合作社從2018年1月份開始在縣政府的組織、領導下開始入村培訓,目前已經在梁莊鄉(馮莊村)、壺泉鎮(趙莊村)開展了兩期培訓,已免費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婦女33人,非建檔立卡戶25人。預計于12月底前完成九個鄉鎮手工編織基地全覆蓋,力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000余人,在異地搬遷集中地組建手工藝品創業基地,解決貧困建檔戶就近就業和產業扶貧,農村男勞力通過種植、收割、管理農田掙錢,婦女通過手工編織掙錢。合作社已經在蕉山鄉西蕉山村與農戶簽訂土地租賃合同,目前已經租賃土地732畝,租賃價格為500元/畝,租賃期限為10年,一期預計租賃土地2000畝。三期最終建成萬畝杞柳種植及手工編織產業基地。
杞柳條編織成的柳編制品款式新穎,種類繁多,市場暢銷。我縣農村婦女擁有豐富的傳統編織工藝,發展編織產業可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創業。同時,杞柳主根較深,側根發達,對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具有一定作用。因此,我縣推廣種植杞柳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對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生態建設和打造大同藍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作為婦女就業創業的帶頭人,劉金萍覺得搞好創業培訓是壯大編織隊伍的一項首要任務,為此劉金萍在廣靈縣九個鄉鎮開設了培訓基地,并現場教老百姓編織。“只要姐妹們愿意學,我就愿意教。希望越來越多的農村婦女解放思想,都變得不等不靠。我們要讓廣靈最美巧娘成為一種榮譽,讓更多的姐妹們加入編織的隊伍,爭取做到全國最強娘子軍。”劉金萍激動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