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武勝男
6月27日,中國滋根與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合作開發的“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人才培訓”在中國農業大學開班。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黨委書記景發、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蕭淑貞、中國經濟社會論壇總編羅義賢等多位專家學者出席開班儀式并發表致辭,表達了對本次培訓班的祝賀,中國滋根鄉村發展部負責人倪永旺主持開班儀式。
本次培訓采用“參與式”方法,密切結合學員的生活實際,課程內容以可持續發展四大支柱、“五位一體”發展總體布局為依據,直擊“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培訓主題包括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鄉村環境與發展、鄉村經濟、鄉土文化的傳承與推廣、鄉村教育、鄉村治理、鄉村不同人群的需要和行動、綠色生態文明村的規劃與設計等,培訓將持續到6月30日。
本次培訓47名參訓者經過當地有關部門多方考量,大多是區縣教育局、街道或鄉鎮成人教育學校、社區教育學院/學校、駐村工作隊、鄉村、涉農企業或合作社等推廣成人教育的骨干力量。他們不僅直接面臨當地鄉村發展問題和困惑,更有落地的培訓平臺與良好的組織經驗,是推廣可持續發展人才培訓的中堅力量。參訓者分別來自河北青龍和豐寧、天津薊州、浙江德清和寧海、貴州榕江、湖北新洲、福建永春和閩清以及北京房山和門頭溝等十多個區縣。
圖: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黨委書記景發
景發書記介紹中國農大具有農業農村研究的學術傳統,對人文與發展學院與中國滋根合作開發培訓課程與舉辦培訓表示祝賀,并評價培訓班響應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的核心是人才,培訓關注到鄉村振興核心的要素。
圖:中國經濟社會論壇總編、中國滋根理事羅義賢
羅義賢講述了他的工作經歷以及和滋根的淵源,并從全國政協參與扶貧、農村觀察和調研中思考農村的問題與需求,強調當前國家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發展,本次培訓框架和內容具有綜合性和前瞻性,對促進貧困地區農村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圖: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人才培訓”課程主編朱啟臻教授
朱啟臻教授代表培訓師團隊,并作為課程主編之一,強調課程的框架與國家戰略相吻合,具有前瞻性。鄉村振興不能只看經濟,充分體現了鄉村振興需要綜合性發展。
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蕭淑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蕭淑貞指出,面向農村推廣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緊急性,肯定生態文明的經驗在中國、在鄉村,鼓勵提煉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并且與世界分享。
圖:滋根創始人、中國滋根副秘書長、“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人才培訓”課程主編楊貴平
中國滋根副秘書長楊貴平對農村可持續發展人才培訓的緣起做了闡述,她表示,中國滋根從支持女童入學和助學金到學校和鄉村綜合性項目,經過了三十年的歷程,摸索一些農村人才培訓的經驗,近年來與專業團隊合作試圖提升為培訓課程。強調該培訓是鄉村發展多領域的框架性培訓,希望扭轉以往農民培訓以技術性和只強調致富忽視綜合發展的問題。綠色生態文明試點村項目直面鄉村環境污染和鄉土文化流失、鄉村治理缺乏主體性等緊迫的社會問題,直接采取行動。
圖:楊貴平為學員做培訓
當天,楊貴平開展了第一個專題“鄉村環境與發展”的培訓,28號到30號,鄉村經濟、鄉村文化、鄉村治理、鄉村教育以及項目實踐等專題培訓也將陸續展開。
鄉村振興,教育是關鍵!中國滋根長期扎根在農村一線,致力于通過有效的農村建設人才培訓和村莊建設試點項目在農村地區推動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兩年來,中國滋根積極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開發出“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人才培訓”課程,并與中國成人教育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全國工作委員會等單位合作設立“農村可持續發展教育計劃”,將通過成教系統在全國多個省市試點“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人才培訓”和綠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以及“共創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教師培訓”和綠色生態文明學校建設。
(注:圖片來自北京電影學院梁曉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