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交民巷小學“期末學業展示”走進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
2018-07-0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用手電筒找到英文任務卡片,讀出單詞;自己就是大導演,編排小動畫,用英文進行簡短介紹;摘果實,選擇合適的偏旁部首,完成組合漢字;運輸果實,接力古詩文背誦;逛藏書閣,精打細算,運用財商能力,購買四書五經;識中醫藥材,運用四則運算填滿藥柜。這不是游戲,而是一場低年級學生期末展示活動。
2018年7月3日,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為東交民巷小學設計了一場融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元素的學業展示活動,中心老師與校方共同引導學生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熱愛知識。
2016年起,為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北京市部分小學為剛剛踏進校園的孩子們準備了期末學業展示活動,作為考核學生一年學業成果。
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與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共同合作建設“北京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開發中心”,進一步將中心現有的場地、展項、活動資源轉化為文化創新、科技創新、藝術創新等優質的學習資源,配合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廣大師生走出“學校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提供豐富、多樣、靈活的資源和場所,以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體驗中心主任助理崔東立介紹,在此次學業展示活動中,中心充分挖掘體驗中心創空間、蒙空間、粹空間的硬件設施和相關課程資源,結合低年級學生學習能力與成長規律,與校方共同設計研發低年級英語、數學、語文學科的學業測評新模式。分別設計了創空間英語展示、蒙空間語文展示、粹空間數學展示。體驗式測評讓知識真正走出了課本,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知識,去攻克實際問題,生動有趣的體驗,為低齡學生提供了展示與再學習的舞臺。
東交民巷小學的校長王文利向記者介紹:這次來到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是第一次嘗試運用社會資源開展學業展示,希望學生們通過觸摸、體驗真正的理解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加熱愛學習。學業展示活動是將現場展教活動內容與學校課程相結合,激發孩子探索、有效釋放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內容,樹立學生學習自信。
學生們完成快樂評測的同時,也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體驗國粹經典,開闊科技眼界。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樣的“考試”很有趣,這樣的學習很快樂。一張張稚嫩的小臉綻放出驚喜、燦爛的笑顏,通過探索、體驗成長的快樂。
此次與學校的合作,是在教育供給側與資源建設的改革上提供新的思路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聯合、結合與整合,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研發中不斷轉化和使用,創新育人新模式,拓寬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