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文化,服務助力共治 塘廈“百名小大夫成長計劃”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2018-08-2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龍蛟
“我的夢想是長大后當一名醫生,為人民解除病痛。希望參加小大夫項目,學習到更多醫學知識。”來自塘廈四村的小陳在“百名小大夫成長計劃”夢想本上寫下這樣的夢想。
在塘廈各社區,像小陳一樣懷著醫生夢想、對醫生職業向往的小朋友不在少數。2016年5月,在塘廈鎮社會事務局指導支持下,廣東省東莞市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駐塘廈社工團隊啟動了“百名小大夫成長計劃”,至今已開展了三期,直接受益青少年近300人。

小大夫開心學習醫學知識
8月28日上午,由東莞市社會組織工委、市社會組織管理局黨委、市志愿者聯合會聯合舉辦的東莞市第二屆社會組織“黨員服務周”在東莞市文化館正式啟動,由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申報的“百名小大夫成長計劃”成功入選本屆“黨員服務周”公益項目,并與世界莞商聯合會授牌共建,為公益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資金、志愿者等多個方面的支持捐助。
青少年體驗“醫生”職業學習中醫文化知識
“以前對中醫文化了解得不多,今天學到了很多東西,對中醫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回到家要給爸爸媽媽分享今天的學習內容,并運用到實踐中去。”來自四村的小大夫馮同學在聽完塘廈醫院中醫師給小大夫講述中醫知識后說道。現場,中醫師還示范講解望、聞、問、切等中醫診法,小大夫們聽得津津樂道。
這是正陽社工組織第三期百名小大夫參觀、體驗塘廈醫院時的場景。

正陽社工帶領小大夫參觀塘廈醫院,圖為護士在介紹塘廈醫院各個診室

正陽社工組織小大夫到廣東醫科大學進行參觀
醫院、生命安全體驗館、醫科大學……這些地方是正陽社工帶領小大夫們認知生命、了解和接觸“醫生”職業、學習醫學知識的第一站。
正陽社工蔣云林稱,現在很多家長只關注青少年的學習成績,有的家長還強迫青少年參加很多興趣班,這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百名小大夫成長計劃”更多是從青少年角度出發,增進青少年對“醫生”職業的了解、興趣,提升其自主學習和努力實現夢想的動力。
2018年6月初,第三期“百名小大夫成長計劃”啟動。正陽社工通過項目短視頻與在場的“小大夫”及家長回看上一期小大夫的成長過程和項目服務情況。此外,上一期小大夫代表還在舞臺上表演健康十指操,現場教新的小大夫成員。“自從參加了項目,學會了十巧手、經絡、經絡拍打操、穴位等,也學習了一些日常妙用醫學,受益無窮,感受良多。在參加小大夫項目后,自己喜歡上了醫生這個職業,心中對醫科大學的向往之情也是油然而生。”來自塘廈石鼓的龐同學作為上一期優秀小大夫代表與現場新的小大夫做了簡短的分享。而來自莆心湖的黃同學則表示,自己通過參加小大夫項目學會了很多醫學知識,每次看到媽媽辛勤工作回家后的疲憊,自己就會給媽媽進行穴位按摩、經絡拍打等幫助緩解疲勞,看到媽媽的笑容讓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感。
黨員社工聯動多方促進共建共享
據蔣云林介紹,“百名小大夫成長計劃”是塘廈四村、大坪、蓮湖、石鼓、莆心湖、石潭埔等社區社工聯動開展的社工服務項目,項目每年會從各個社區招募100名心懷“醫生”夢想的青少年參與。
而今年的市社會組織“黨員服務周”期間,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世界莞商聯合會開展“百名小大夫成長計劃”。該計劃以“資產為本”的地區發展模式為理念,發揮社區資源優勢,組織黨員社工帶領參加者通過參觀交流、知識學習、社會服務、團隊建設等多方面的參與,讓青少年學習和了解醫學知識,并將所學所知的醫學知識運用到社區服務中來。“在項目后期,社工也會組織學成歸來的小大夫探望社區長者和關愛社區戶外高溫作業的群體人員,以此促進社區的互動與融合。”蔣云林稱,項目不僅能夠促進青少年對職業夢想的了解,同時也能弘揚中醫的傳統文化,推動更多人關注中醫的發展。另外,通過發揮黨員社工的先進性,帶動更多人為促進青少年成長做貢獻。
據悉,“百名小大夫成長計劃”自2016年實施至今共開展活動41場次,累計服務人數3600人次,鏈接社會資金78995.74元。此外,項目還組建了十指健康操隊和小大夫義診隊兩支義工隊伍,為塘廈2000余名環衛工人、建筑工人、社區長者送去涼茶,社工還帶領小大夫開展健康檢查等社區關懷服務。

小大夫教長者十指健康操

小大夫為社區高齡長者測量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