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土壤日”億森林小程序上線,互聯網上公益種樹,布局綠色生態
2018-12-0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12月5日,是中國土壤日。同日,億利集團以“樹·立”為主題的億森林發布會在京召開。會上,億森林執行總裁姚波正式啟動億森林小程序上線儀式,發布會上,億森林第一棵代表著希望和綠色的樹苗也亮相現場。此次億森林小程序的發布,一方面,為大眾提供了互聯網種樹的新模式,用戶通過在線領養樹苗、游戲化養成等方式,就可以實現種下一顆真樹的愿望,讓大眾的植樹綠化想法落實到了行動,也幫助大眾在公益中實現自我。另一方面,億森林小程序提倡人與自然的聯系,鼓勵用戶的日常低碳行為,累積用戶的低碳貢獻,為一棵樹的成長,為大自然的改變,積蓄能量。億森林也提供了一種借助互聯網、利用公眾力量去關注生態、改造生態的新理念、新模式,特別是沙漠地區生態保護與治理提供新方法,以及用戶從生態治理、生態改善中所獲得大自然的回饋機制,對探索我國綠色生態建設之路將起到關鍵作用。
億森林的“互聯網+公益植樹”模式的提出背景與她的因果故事
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都有著一顆對大自然的公益心、責任心,環境保護事關我們每個人,但受客觀因素限制,做到并且堅持并不容易。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我們有沒有辦法借著互聯網的翅膀改變社會大眾的環保參與方式,提供更有新意和創意的環保激勵,進而培育社會大眾的環保與低碳理念與生活習慣,并最終創造出人人參與的生態環境改善新模式?
作為中國生態修復領軍企業和聯合國認定的全球治沙領導者企業,億利集團早在1988年,億利集團就將發展重心放在治理沙漠、綠化沙漠等生態布局上。經過30年的持續探索發展,通過飛播綠化、在林間套種甘草藥材、開發沙漠再生能源等方式發展沙漠生態經濟產業,既防沙固沙,又形成了立體復合循環產業鏈,實現了沙漠經濟反哺沙漠治理。截至目前,億利集團已經修復了治理庫布其沙漠的治理率高達25%,其中145萬公頃面積的沙漠已經有1/3的面積變成了綠洲,創新性地創造了綠色奇跡,是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的當代實踐,也是大設計思維方式的生動體現。
基于億利集團“綠色庫布其”的戰略使命,以及低碳型社會構建的社會責任,億利集團推出“億森林”互聯網+義務植樹應用,以“行動改變未來、信念創造綠洲”為綠色庫布其行動為宗旨,整合多個行業的環保低碳場景并實現技術對接,倡導用戶去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環保公益小事并去行動,賺取個人碳匯,并最終實現使用個人碳匯在線上養成一棵樹、在庫布其沙漠線下免費種下一棵樹的愿望。億森林模式,就是一個關于因果的故事,因為我們積極在行動,做好身邊的環保公益小事,結果我們在沙漠中獲得了一片綠色的回報。
用戶、合作伙伴、億利多方參與的新生態模式,不僅僅是公益
為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億森林開放的樹種包括檸條、花棒、沙柳、胡楊、樟子松等。用戶可以選擇任一樹種開始種樹進程。當樹木達到成熟期后,平臺將幫助用戶在庫布其沙漠中為用戶種下一棵真實的樹,并向達到義務植樹標準的用戶義務植樹證書,表彰用戶的公益植樹行為,更能讓用戶通過億森林與庫布其沙漠以及自己種下的一棵樹建立了感情連接。
同時,此次“億森林”小程序的發布,只是億利集團布局綠色生態經濟的開端,不僅要滿足大眾“云養樹”的需求,更要能夠聯合更多的綠色產業合作伙伴,讓更多的用戶環保公益行為被記錄、并獎勵,幫助用戶更好的獲得及時激勵與榮譽感,也幫助合作伙伴科學定義其環保貢獻,并共同在綠色產業聯盟中收獲價值。目前已經進入的聯盟的行業包括:公交出行、二手回收、酒店住宿、餐飲外賣、與共享單車等。
億森林更依托于科技手段,綜合利用大數據、無人機、AI、AR等手段,形成林業行業的智慧樹聯網解決方案,讓每棵樹數字化、標簽化、在線化,可被定位、可被觀看、可被認養,豐富了用戶與樹之間的聯系紐帶與互動方式,拉近了情感距離。
此次億森林發布會的召開,宣告一個偉大事業的開始,展示了互聯網在改造綠化治沙模式、互聯網在環保型社會構建中的價值和作用,并將兩者密切聯系,形成因果。未來,億森林還將聚焦于生態回饋,利用億利集團的生態治理、生態資產運營、生態產品開發的能力,打通用戶參與-生態治理-生態回饋的閉環,讓用戶能夠直接享受到來自于自己行動的回報,以及來自于大自然的回饋。
相信,億森林模式未來將在生態治理、綠化治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終將踐行出一條有億利特色的生態可持續發展道路,形成庫布其經驗、中國經驗,乃至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全人類的環保綠化事業提供新思考、新模式,創造實實在在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