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百強榜公布 以“社創板”之名集結中國年度新銳公益項目
2019-07-1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郭林
2019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自5月31日啟動以來,大賽組委會先后在16個城市舉辦了卓越案例分享暨全國推介會,在全國掀起了創新扶貧的項目申報熱潮。截至6月30日結束申報,大賽組委會共收到1028個項目的申報材料,覆蓋了31個省市自治區,較上一年增長56%,大賽還首次以全面技術支持的方式開展了江西省級賽事的評選工作,為今后項目大賽探索分賽區設置積累了寶貴經驗。經過為期2天的入圍賽專業綜合評審,共有104個項目(含同分)進入百強名單,大賽組委會于7月10日公布了百強榜單。
據百強榜單顯示,此次入圍項目覆蓋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入圍率最高的前五個省市分別為廣東(24個)、北京(14個)、上海(12個)、浙江(9個)、江西(6個)。綜合分析入圍項目,東部地區的公益項目模式更能凸顯社會創新特質,西部地區的公益項目模式更加貼近扶貧工作的現實需求。在“社創板”的理念和標準指引下,各界社會力量從教育、環保、助殘、扶老、人才、科技、產業等多個領域提出了創新扶貧的優質項目。入圍項目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關注深度貧困地區,注冊地或實施地在三區三州地區的入圍項目達28個,較上年增加75%,社會力量持續參與并響應“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時代號召;二是關注科技扶貧力量,科技扶貧類入圍項目達14個,“科技向善”的力量日漸顯現,運用科技工具讓生活更美好、更快捷地解決社會需求成為新的實踐路徑,并逐漸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2019項目大賽由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組委會指導,中國慈善聯合會和深圳市民政局主辦,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和深圳市中國慈展會發展中心承辦。今年大賽相較以往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社創板”理念和評審標準,申報數量卻“未降反增”,這表明各界社會力量渴望以新標準對標自身項目,檢驗項目模式的創新性、有效性和成長性,依托項目大賽平臺獲得可持續的能力建設和資源支撐。
據大賽組委會統計,全國除港澳臺以外的31個省市自治區均有項目申報。在以創新為扶貧為主導的“1+17”個申報領域里,以“教育扶貧”、“創業就業扶貧”、“生態扶貧”、“健康扶貧”類項目居多,呈現“壓倒性”數量占比的這四類項目是脫貧攻堅戰中社會力量參與最活躍的領域;同時,申報地或實施地在“三區三州”地區的項目達120個,比上年增加一倍多,說明今年大賽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脫貧攻堅工作的戰略部署,把創新扶貧理念與利好政策帶到當地,有效助力當地優質公益項目“走出去”。
下一步,入圍百強的項目將進入晉級賽環節,大賽組委會將通過“視頻面試+項目方案評審+盡職調查”的綜合評審形式,從百強項目中評審出30強項目。除了看重項目方案的邏輯設計外,也將關注項目負責人的使命感與感召力等,即通過對“項目”與“人”的雙線考察,考核項目質量與發展潛力,為七天線下營地特訓與決賽舞臺蓄力待發。
從提出“一個聚焦”、“三個優先”和“五項激勵”的新定位,到首提“社創板”全新理念和標準,并開通新系統優化參賽體驗,歷經七載的項目大賽以“新”求變,挑戰與機遇并存,集結中國年度公益新銳,打造一場為期86天的社會創新饕餮盛宴,期待以“社創板”之名,幫助更多優質項目實現成長蛻變,為生活帶來美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