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2019年12月2日-13日,2019《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5次締約方會議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
12月13日,在一場名為“企業氣候行動:低碳與可持續生活”的大會邊會上,百度“創新技術與綠色賦能”案例作為中國企業的代表案例,向與會者進行了分享,引起了與會各方的關注。
百度在節能減排上究竟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怎樣的成效?為什么可以作為中國企業的代表案例在大會邊會出現并引起關注?《公益時報》記者采訪了百度集團總裁辦主任、百度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周達。
入選全球目標解決方案
實際上,百度很早就投入到節能減排等環保事業中。
2014年6月5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之邀,正式擔任聯合國世界環境日環保公益大使。
2014年8月18日,百度就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簽署戰略合作,共建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了首個實驗室創新型應用——百度回收站。
項目旨在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通過互聯網連接電子垃圾回收企業與用戶,利用產品運營過程中積累的電子垃圾相關數據幫助回收企業搭建物流體系,提高回收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電子垃圾回收體驗,增強電子元件的利用率,從而降低因焚燒電子垃圾而產生的碳排放。
2015年,該項目在聯合國總部召開的創新解決方案峰會上,被評為“全球目標解決方案”,成為當年唯一代表中國入圍并被評選為“全球目標解決方案”的項目。
也是在2015年,李彥宏與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見面,就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進行了交流。
以技術創新實現綠色賦能
除了百度回收站項目之外,近年來,百度還積極運用創新技術,通過技術來賦能更加廣闊的社會組織、社會力量,來共同聚焦于社會問題。
百度地圖APP通過大數據的實時計算,向行車的司機實時顯示各條線路的擁堵程度,幫助用戶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行程。
實驗顯示,在北京市從左家莊到北京站,大約8公里的路程,1輛朗逸小轎車,使用百度地圖導航與司機完全憑借經驗感知出行對比,平均百度地圖導航每次比傳統出行少行駛0.75公里,節約時間3.5分鐘,碳減排1.51千克。
目前,全中國范圍內有億萬用戶在使用百度地圖進行導航。通過技術手段賦能司機,減少了巨量的碳排放。
2017年,百度地圖還推出了“小度農莊”公益項目。只要用戶用步行、騎行方式,就可以有一定的公益積分積累,積累一定的數量,百度公益就贈送一袋阿拉善節水小米。
2019年,百度地圖小度農莊項目共計促使近1億人次使用了綠色出行方式。換算成節能減排數據,相當于,在中國阿拉善荒漠地區節約地下水50萬噸,減少碳排放4.4萬噸。
2019年,百度公益在世園會中設立了名為“愛AI樂園”的環保主題展館,以“綠色=和平,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線上、線下運用百度AR、投影交互等技術,采用先進的高性能硬件設備,及定制的體感與雷達交互系統,向200余家企事業單位,超過百萬的參觀者傳達“讓科技與環保相融合,熱愛地球,共同保護我們綠色家園”的核心理念。
綠色革新從自身做起
百度在用技術創新對用戶進行賦能的同時,也在對自己進行環保的綠色革新。
百度數據中心全面承載搜索、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業務,是百度的主要耗能主體。2011年左右,行業內數據中心能源效率指標(PUE)普遍在2.0以上,通過采用創新技術,百度自建的第一個數據中心在2013年年均PUE降至1.28。
2014年,百度自建的第二個數據中心,山西陽泉數據中心一期投產,當年實現PUE1.25,之后通過精細化運營調優,2015年起年均PUE降至1.20。
2015年、2016年,百度自建的陽泉數據中心二期及北京亦莊數據中心相繼投產,采用百度自主知識產權,擁有專利技術的市電+HVDC Offline供電,以及頂置空調方案,當年實現PUE1.12,之后通過精細化運營調優,當前已經降至1.08。
截止到目前為止,百度在數據中心領域擁有400余項國內外技術創新專利,每年共計減排二氧化碳21萬噸。
在辦公場所節能方面,百度的自建樓宇節能技術極大地降低了能耗,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其冰蓄冷技術在每個制冷季,通過在夜間電力負荷低谷期制備冷量,在白天電力負荷高峰期間用制備的冷量為中央空調系統供冷,減少電高峰期的電網負荷,有效降低電網峰谷差值,實現電力的“移峰填谷”,全年可節約用電400萬度。
利用空調熱回收技術,在通風系統中回收部分的冷量和熱量,實現節能效果。制冷季節節約電能180萬度,供暖季節節約天然氣15萬立方米。
百度辦公區大面積采用LED節能燈具,相比普通日光燈,全年節約用電58萬度。換熱面積達1178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器可以年提供生活熱水。3個雨水收集池全年累計雨水再利用2400立方米。
在交通方面,2015年百度開始啟動全面使用電動通勤車,目前百度已經實現承諾,100%使用電動通勤班車。每天上萬名百度員工乘坐電動通勤班車往返于各辦公區。以2018年為例,電動通勤車累計支持乘車人次約300萬人次。
除了100%使用電動通勤車,2016年開始,百度在北京、深圳、美國硅谷等辦公區也為員工安裝了充足的充電樁。
以上措施在保證員工辦公場所、通勤體驗的同時,每年減少2800噸碳排放。
秉持“科技為更好”社會責任理念
百度以技術創新的方式投入節能減排等環保工作中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企業發展戰略決定的長期可持續行為。
“百度是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公司,愿景是‘成為最懂用戶,并幫助人們成長的全球頂級高科技公司’。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創新技術既是百度的立身之本,也是百度的核心優勢,因此百度始終秉持著‘科技為更好’的社會責任理念。綠色賦能是百度‘科技為更好’的體現。”周達表示。
2019年,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人工智能中國專利技術分析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的申請量已經超越美國成為AI領域專利申請量最高的國家,其中,百度以5712件位列全國第一,在全球范圍內排名第二。
在人工智能領域,百度積累了大量的實驗數據,儲備了足夠的技術優勢,這決定了百度在節能減排領域所給出的解決方案更具有百度的技術特色。截至2019年7月,“百度大腦”作為一個擁有全體系AI能力的技術平臺,已經向社會開放了200多項AI核心能力,賦能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據了解,未來,在綠色賦能方面,百度一方面將持續在百度內部進行綠色革新,將百度自身的節能減排做成行業內的示范標桿;另一方面,將“人工智能技術+節能減排”的基因,深入融合到百度系產品中,影響并改變用戶的行為習慣,鼓勵他們參加到綠色出行與節能減排的行動當中。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