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生態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順利召開
2020-01-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李慶
2020年1月18日,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生態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本次大會由北京師范大學和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暨南大學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等多家單位共同協辦。來自全國1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出席。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副主任楊列勛致辭,回顧生態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發起和籌備歷史,強調要在系統工程學會領導下,秉承學會40年優良傳統,爭創標桿專委會,助推生態文明建設。楊列勛指出生態環境保護是國家的重大需求,集中體現了交叉融通特色和瓶頸突破導向,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優先發展領域,并要求專委會今后要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加強國際國內合作,破解國家環境生態治理需求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核心科學問題。
隨后,理事長楊曉光代表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對生態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的成立表示祝賀。他簡要介紹了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的發展歷程,認為生態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和發展要緊密結合國家發展需要,采用系統論的思想和方法解決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陳彬從背景與必要性、業務范圍與任務、前期籌備與支撐等方面進行了生態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的工作匯報。同時,陳彬對生態環境系統工程專委會成立過程中學會總會、平行分會、骨干會員和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謝。
本次會議還開展了“第一屆生態環境系統工程學術論壇”,邀請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鄭華、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雷曉輝、北京師范大學博士房德琳三位學者作了主旨報告。
鄭華作了題為“生態系統服務權衡與優化”的主旨報告。他圍繞影響生態系統服務變化的關鍵結構因素是什么,如何協調生態系統服務權衡關系以及如何基于受益者偏好獲得最大效益三個問題,以海南省為例,揭示了熱帶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影響生態系統服務的規律,證實了實施生態恢復空間優化有助于實現生態系統服務效益最大化。
雷曉輝作了題為“城市排水系統智慧管控及應用工程”的主旨報告,他針對城市排水系統智慧管控問題,基于雷達衛星、無人機、物聯網、大數據、機理模型、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技術,以福州市為例,闡述了城市排水系統智慧管控及應用工程的系統研究。
房德琳作了題為“區域生態環境系統多要素耦合管理研究”的主旨報告,他指出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相協調,并以京津冀地區的大氣-氣候-水資源耦合為例,表明大氣污染治理、碳減排以及水資源節約可以通過環境要素耦合管理模式協同實現。
論壇期間舉行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四五”暨“中長期”跨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智能化環境生態治理”圓桌會議。專委會主任教授陳彬,副主任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鄭華、清華大學教授溫宗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雷曉輝、南京大學教授張炳、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譚顯春,以及秘書長暨南大學教授張寧,針對智能化環境生態治理中的系統工程管理和決策問題,闡述各自的研究經歷與經驗,與參會人員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互動。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生態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將著眼國家生態環境管理的迫切需求,整合現有生態環境系統工程研究,搭建多學科交融平臺,研討管理決策機制,推進生態環境系統工程學科發展,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