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留守兒童與媽媽一起過兒童節 “AI豆計劃”實現家門口就業脫貧
2020-06-0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5月31號上午,在陜西清澗縣的工業園區內,孩子的歡聲笑語從一棟辦公樓中傳出,這是清澗縣愛豆科技有限公司組織的第一次“家庭開放日”活動。除了員工和她們的孩子,一群受到公司資助的貧困兒童也來到了現場。而在前一天,同為“AI豆計劃”孵化的銅仁旺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進行了相同的活動。
“從來沒有陪蕾蕾好好過一次兒童節,今年除了送了她一個她一直想要的芭比娃娃作為禮物,還有機會帶來她看看我工作的地方,非常開心。”31歲的強娟梅說她今天終于彌補了之前的遺憾,陪女兒過了一次兒童節。
在活動現場,強娟梅的5歲女兒蕾蕾和現場三十多個小朋友一起,第一次了解了什么是“人工智能”,還像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體驗了一把人工智能標注工作。孩子們把屏幕上的物品進行識別分類,然后在支付寶的垃圾分類指南小程序中體驗自己的工作幫助人們準確地識別垃圾的種類。

強娟梅教蕾蕾進行人工智能數據標注
強娟梅之前一直在西安打工,去年年底來到清澗,當時清澗還是一個未能“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但高中畢業的強娟梅在來到清澗之后找到了這份工資還不錯的工作。當然,她選擇來到清澗最大的原因不是這個。
清澗是陜西榆林市下轄的一個縣,屬于革命老區縣,也是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定點幫扶縣,人口21萬。強娟梅從西安來到這里主要是為了女兒。本來準備回清澗開個小店的她某一天偶然在手機上刷到了“AI豆計劃”落地清澗的消息,馬上就報了名。
經過培訓,強娟梅在清澗縣愛豆科技有限公司入了職。2019年8月,支付寶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人工智能相關部門聯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啟動了“AI豆(諧音‘愛豆’)計劃”,希望通過人工智能產業釋放出的大量就業機會,探索出“人工智能+扶貧”的公益新模式,而強娟梅入職的這家公司就是“AI豆計劃”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孵化出來的社會企業。
“AI豆計劃”從培訓認證、孵化社會企業、持續提供訂單扶持等三個方面,幫助貧困群體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女性,在新農村的家門口找到工作,獲得更多發展機會。她們在不用迫于生計外出打工、被迫與孩子老人分離的同時,還能掌握一項具有技術含量新技能,拓寬視野、提升能力,成為自己的“愛豆”。
該項目目前已經在貴州萬山、陜西清澗和山西朔州落地,培訓超過500人,目前有近200人穩定在崗工作。其中近70%是女性,平均月收入3000元,最多的可以月入超過10000元。
強娟梅的職業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人工智能訓練師”,通過AI標注工作來幫助人工智能消化和吸收大量的素材內容,以更好地學習和成長,從而變得更加智能。目前這個職業已經被列入人社部下屬的“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公布的新職業。
前在清澗,像強娟梅這樣的“人工智能訓練師”已經超過100人,其中女性70名,困難群眾57名,外出務工回鄉就業人員44名。

員工在進行垃圾分類項目的數據標注
體面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之外,更重要的還是給家庭和孩子帶來的變化。過去強娟梅每個月只能硬湊出3天的假期趕回家看一次孩子。由于缺少陪伴,強娟梅感覺孩子對自己并不親密,很多時候就像路人一樣,這讓強娟梅感覺自己這個母親當得很失敗。
現在她的生活完全換了一個樣。“我只有高中學歷,在清澗縣這樣的縣城,每個月能夠掙三四千塊,朝九晚五的規律工作還讓我有時間照顧孩子,并且從事的還是跟人工智能有關的高科技工作,我現在真的非常滿足。”

回到清澗工作后,強娟梅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蕾蕾
昨天活動現場,還有4名特殊的孩子,他們都是縣里的困境兒童。雖然去年12月才掛牌,但清澗縣愛豆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已經實現了盈利,所以公司決定通過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向清澗縣的困境兒童捐贈三萬元,聯合清澗縣婦聯為這些孩子們送上節日的祝福和關懷。
“公益流淌在清澗縣愛豆科技有限公司的血液中,我們希望隨著公司的發展能夠回饋社會,踐行企業責任,一方面營造這樣的企業文化,另外一方面通過幫助困境兒童來傳遞愛心,讓更多人受益。”清澗縣縣委副書記、副縣長柳清海談道。
今年2月,清澗正式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AI豆計劃”也在清澗開創了一條成功的路徑,實現了用公益反哺公益的一種最健康的形態。2020年,“AI豆計劃”還將在更多地區落地,為更多貧困地區孵化社會企業,解決更多回鄉工人的就業問題,讓他們不用背井離鄉,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