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基會發布《女童保護研究報告》表示:基本監護缺失致女童遭受傷害
2013-09-1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木蘭
近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聯合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公益研究中心發布《女童保護研究報告》稱,基本監護的缺失是導致女童遭受傷害的直接原因。
報告表示:基本監護的缺失為侵害人提供了大量可乘之機,并且事后難以被及時發現,而導致重復性、長期性的侵害,容易發生在留守、流動兒童和智障兒童等群體中。
另外,受害人及其家人的防范意識和防范知識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體現在許多受害者并不是監護缺失的群體,并且大量的案件發生在家族內部、鄰里之間、師生之間,這與受害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缺乏有關知識、監護人防范意識不足直接相關。第三,社會關系不平等、女童不被尊重與缺乏權能感是此類案件高發的根本原因。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秘書長陳曉霞介紹《女童保護研究報告》時說,從2013年3月開始,研究團隊分別前往廣東、深圳、貴州、吉林等省市進行問卷調查和走訪調研,通過對十余個案例的深度訪談,獲得了第一手數據和資料,并在收集和分析大量媒體報道并學習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形成了《女童保護研究報告》。報告從女童遭受傷害的現狀、原因及預防策略、受害女童的困境、需求以及走出困境的路徑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探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具體舉措。
舉措包括:一是要避免進入技術化的隔離軌道。警惕社會走入極端的過度防范帶來的負面效果,社會的整體信任程度不斷降低,人與人之間更加冷漠和社會資本嚴重缺乏等。二是需要讓文化上的舉措、社會生活中的舉措,同社會技術上的舉措同步進行。在基礎層面應該加強對兒童的監護意識,在監護人缺位的情況下,社會力量應該更多地給予關照和保護,給女童創造相對安全的生存環境,同時要加強對兒童和監護人的防范意識和相關知識的教育培訓,在學校、家庭、社區開展,形成一種共同防范的體系。三是促進社會關系平等,提升女童個體權能感和尊嚴感。
會上,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還啟動了“春蕾計劃――護蕾行動”。主要有兩方面工作:一是增強防范意識和相關知識,即開展有關女童安全保護的宣傳教育培訓,以學校、社區家長學校、婦女之家、留守兒童之家等為載體,對家長、女童、社區工作人員和教師進行相關培訓,編印家長手冊、女童保護手冊等,提升防范意識和能力。捐款50元,就可為一名女童及家長提供一套《“春蕾計劃—護蕾行動”女童保護手冊》。捐款5萬元,可為學生、家長、社區工作人員或教師舉辦一期“春蕾計劃—護蕾行動”女童保護培訓班。二是對受到侵害的女童及家庭進行幫扶。該項工作將從法律援助、心理援助、社工服務等方面對受害女童及家庭提供綜合性的援助服務,以幫助他們走出困境,使受害女童重新回到良性的發展軌道上來。(張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