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高文興
2014年4月8日,馬克·蘇斯曼博士(Mark Suzman)做客北京大學,并以“創新慈善,改變世界”為主題進行公開演講,并在現場回答了《公益時報》記者的提問。他認為,如果中國能夠“制定相關的慈善事業鼓勵性政策”,將會極大地促進企業家及普通公眾在公益事業上面的投入。
蘇斯曼出生于南非,現任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全球政策倡導與國別項目總裁,主要負責管理基金會與政府、非政府組織及其他主要合作伙伴的戰略關系,致力于提高和強化全球對發展與健康問題的關注、行動以及資源投入。同時,馬克還領導基金會在歐洲、非洲、中國和印度的區域及國別代表處,致力于加強與各地區政府及其他重要伙伴的合作,以幫助所有人享有健康和富有成效的生活。
2000年到2005年,他擔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管理辦公室政策主任期間,設計并實施了組織的重建,并使其業務領域拓展到了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等新方向。此前,他還曾擔任《金融時報》駐南非約翰內斯堡、倫敦及華盛頓的記者。以下文字整理自蘇斯曼當日演講發言。
世界正在越變越好
蓋茨基金會的中心愿景就是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健康和富有成效的生活。這一主張十分簡單,但是充滿力量。因為要實現這樣一種理想,我們必須時刻發掘身邊的機會、利用身邊的資源。正因如此,蓋茨基金會按照自己的特長,將自身的工作重點放在下面四個方向:全球健康、全球發展、美國國內項目和全球政策、倡議與國別項目。
蓋茨基金會每年向外撥款4億美元,但要實現上述目標,這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實現基金會的目標,要將這樣一種信念傳遞給全球數十億的人群,這也正凸顯了全球政策和倡議的重要性,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溝通。
基金會的工作手法是發現需要幫助的地區和領域,然后考慮自身從哪些方面入手能夠取得最大限度的影響力,總結成一句話就是“為人們更好的生活添磚加瓦”。
在全世界范圍內,我們認為總體上,貧困現象正在得到迅速緩解。比如,許多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都已經超越了歐盟。而在過去的25年,全球健康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即便是相對貧困的埃塞俄比亞,該國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已經從1990年的1/5,降低到去年的1/15。疫苗接種已經成為保護兒童健康最有效的手段,然而每年仍然有660萬兒童死于疫苗可預防的疾病,這些兒童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在非洲、南亞的貧困國家和地區。
中國走在世界前列
在中國,我們最初認真思量了能夠有效取得影響的領域,于是很多年以來,將主要工作放在對抗艾滋病和結核病。目前,在中國衛生計生委的積極幫助下,這兩項工作內容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剛才提到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使其人民逐漸脫貧,但這種速度與中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說世界范圍內的極端貧困正在穩步改善,中國的變化便是日新月異的。
在公益慈善界,我們也觀察到中國的獨特貢獻。作為實現慈善理念的獨特平臺,中國愿意且正在實踐對于慈善事業的努力。雖然最近有聲音質疑中國企業家在慈善事業上的投入,但相比美國,其原因在于對慈善事業的鼓勵性政策方面。美國政府為捐款給慈善事業的企業和個人都提供很大幅度的稅收優惠,這一點可為中國未來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中國是戰役的關鍵一員
如果各國政府、私營部門以及公益機構能夠攜起手來,人類完全可以在2035年,在健康領域消滅“出生決定命運”的不平等現象。
以中國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可以在這場全球戰役中發揮獨特的領導力。比如中生集團研發的日本乙腦疫苗已經為中國獲得有史以來第一個世界衛生組織的疫苗預認證,將挽救數百萬兒童的生命,其開發的低成本注射型脊髓灰質炎疫苗,也將推動全球脊髓灰質炎的根除。再比如全球最大的基因組研究中心——華大基因多年來在基因組測序上的努力,對許多遺傳性疾病都有了最新的突破。蓋茨基金會希望未來在更多領域,與中國攜手共同促進全球健康。
不單純為他國撥款
蓋茨基金會有自身的戰略制定,我們認為,相比起單純為貧困國家撥款,蓋茨基金會更關注如何幫助貧困國家自強。這種避免直接撥放現金的決策,可以有效降低腐敗與資金用途不明的可能性,提高善款的利用效率。以疫苗注射為例,蓋茨基金會選擇了資助疫苗生產企業,并確保疫苗的輸送與注射工作全部到位的戰略實踐。
外界通常認為蓋茨基金會坐擁大量資金,應已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實際上,世界范圍內亟待解決的問題數量之多、范圍之廣,兼之巨大的地域性差異,使得任何個人或組織難以憑一己之力去解決問題。由此觀之,目標地域的選擇、本地化戰略的制定以及多方力量的合作對于世界范圍內慈善事業的實現而言缺一不可。
公益時報記者 高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