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木蘭
近日,《上市公司基金會發展趨勢分析》(2013版)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末,全國共有80家上市公司成立了基金會,其中A股上市公司有47家,截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A股上市公司2494家,成立基金會的公司僅占其總數的2%。報告發布方認為:上市公司在履行公益慈善責任方面還大有潛力可挖。該報告由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聯合基金會中心網發布。
報告顯示,上市公司基金會更多分布在經濟發達地區,已經成立基金會的80家企業當中,多數集中在北上廣浙等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差距比較明顯;從行業分布來看,制造業、金融保險、采掘業及房地產業的公司成立基金會更加積極,四個行業的基金會總計達到35家,占到A股上市公司的70%以上。其中,制造業公司成立的基金會就有18家。
對此,專家分析:一方面,2011和2012年兩年,在所有行業中,制造業受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問題的影響最嚴重。通過成立基金會,上市公司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消除企業運營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社會影響。金融保險業則在中國經濟中占據重要位置。而最受關注的房地產行業成立基金會多數源于綠色建筑對于環保意識的宣揚更為迫切。
另一方面,上述行業受到社會關注度較高,外部力量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更為積極地成立基金會,推動社會責任的履行。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商紫金礦業公司在2010年發生環境污染事件后,2012年出資兩億元成立了紫金礦業慈善基金會,其關注重點即為環境保護。
此外,報告還強調:信息化水平不高和透明度不夠是基金會普遍存在的兩大問題。據基金會中心網副總裁陶澤介紹,目前上市公司基金會僅有不到一半的上市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官網。同時,根據中基透明指數(FTI)的評分結果顯示,目前仍有15家上市公司基金會FTI得分小于48.80分(滿分129.40分),即有27%的上市公司基金會透明度不合規。另外從上市公司基金會的項目來看,還沒有脫離“捐贈愛心”、“扶貧救災”的初始階段。
針對上述問題,報告給出建議:上市公司基金會應該組建規范的管理架構,增加自身運營的獨立性;公益項目應更貼合公司的發展戰略,發揮比較優勢,投入到與自己企業業務相關的領域;發揮自身的優勢,合理運用好自身人員的管理優勢,甄選更加專業的NGO來合作,提升項目效率;同時,信息透明度要向財務報告看齊,應該按上市公司的標準來披露信息,讓公眾了解基金會是在做真正的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