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閆冰
時間回溯至上個世紀。
1900年,年逾花甲的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已是功成名就,他躊躇滿志,決定用自己的巨額財富去做他早已想做的事情。這一年,他在《財富的福音》一書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掙更多的財富。”于是,他毅然從他如日中天的鋼鐵事業中隱退,開始實施把財富奉獻給社會的偉大計劃。
1919年8月11日,84歲的卡耐基在美國雷諾克斯市的別墅中因肺炎而謝世。直至生命結束之前,卡耐基都在為社會奉獻著他的財富,其捐獻總額高達3億3千多萬美元。當然,在他身后,“卡耐基公司”及各項卡耐基基金依然在實施他的捐獻計劃,況且這筆巨款還會不斷地增加利息或賺進紅利,實際上他為美國慈善傳統的奠定,以及對全世界產生的影響遠大于某個數字。
近一百年后,當巴菲特特地將《財富的福音》送給蓋茨時,顯示了“卡耐基精神”對這兩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的特別意義。書中寫到“那些在身后留下數百萬美元的財富的人,死去時將沒有人為他哭泣,沒有人給予他榮譽,沒有人為他唱挽歌。公眾會說,這個人富裕而可恥地死去。”
時間的撥盤繼續轉動到十年前。
2003年4月,“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首次面世,互聯網新貴丁磊以10.76億美元的紙面財富躍上頭名,這張榜單上前10名中國富豪的總資產相加已達54.38億美元。
“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誕生,從某種意義上,記錄的是中國當代財富階層在經歷了20多年改革開放發展后的一個里程碑,而在這個時間點,中國的企業家們早已完成修身齊家之道,也確實和應該開始探討如何用財富為社會乃至全人類創造福音。
在《2003~2007年中國慈善捐贈發展藍皮書》中這樣記述:2003年以前,中國的慈善事業依然停留在“政府主導”的形態中,但是在中國“慈善家”依然是若隱若現,這不僅僅是因為中國人保守的財富觀念,也是基于社會轉型期人們價值觀多元化的體現。
財富階層在社會發展中擔負的更深遠的使命如何達成,正需要榜樣的觸動——中國的“卡耐基”。彼時,中國公益事業方興未艾,那么中國的“卡耐基”在哪里?又如何尋找中國的“卡耐基”?
中國慈善排行榜歷經十年的努力和找尋,其意義,早已不僅僅是一張榜單,也不僅僅是一個“慈善座次”。
2004年,慈善榜的第一年。上榜慈善家50位,合計捐贈款物剛剛突破10億元。從那以后,“中國慈善榜”榜單用一系列嚴謹理性的數字,每年一度向社會傳播著一年當中能沉淀下來的記憶和善行。
到2012年,上榜慈善家231位,合計捐贈79.99億元,上榜慈善企業605家,合計捐贈額104.47億元,數字的飛躍,彰顯的是中國企業家群體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慈善觀念從懵懂到覺醒的歷程。
十年榜單,契合著中國公益領域的曲折起落,暗含了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脈動。
2008年,“多難興邦”四個字也帶來了公益領域的愛心井噴,2009年的統計,上榜慈善家和慈善企業合計突破千位,累計捐贈136.79億元,超過前一年累計捐贈的近一倍。
2010年,隨著“郭美美事件”的爆發,隨之而來的是公益慈善領域的問責,捐贈額也隨之遭遇回落。再到2011年、2012年捐贈總量的持續回溫提升,這背后,更多的是中國財富階層對于慈善更加理性科學的探詢與思考。
從億元捐贈時代到十億元捐贈時代的數額激增,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理念轉變,再從股權、裸捐、家族基金會等捐贈方式的相繼登場,中國公益事業在無數人的嘗試與行動中前行。
十年榜單,更是無數人對“中國夢”的求索、對善念和信仰的虔誠。
透過榜單,我們看到中國并不缺少“卡耐基”,但中國也許沒有一個“卡耐基”式的人物,因為這是一股來自于多方匯聚的力量,榜單之上與榜單之外的企業家、慈善家,和每一個普通人一樣由于善念的指引而共同生輝。
中國民營企業家群體是中國慈善家群體中貢獻最大的部分,而這批手握財富且可以更自由支配的人,也順理成章擔負了更多的社會責任,他們也確實踴躍地站在了社會慈善的前沿,其財富觀與時代和社會的需求俱進。
央企作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下的財政支配單位,我們看見自2011年開始已經在陸續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盡管這其中不乏相當大的一部分企業在報告的背后并沒有實質性的推動,但總歸令人欣慰的是,已經有央企開始利用自身的強大反哺社會并事半功倍,我們不禁期待其更多更好的表現。
跨國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因其帶著慈善傳統和國際視野被同樣寄予厚望,盡管他們在中國社會的活躍程度不一,但終究是不能忽視的力量。
作為公益慈善領域的專業媒體,我們試圖在中國社會公益組織不斷前行和發展的同時,更多地傳遞公益與慈善的理念,不遺余力地做教育和倡導的工作。我們希望用榜單向中國慈善的核心群體表達敬意,并力圖通過榜單發布以及社會傳播途徑將這種表達最大化,希望更多人參與慈善。公益不是少數人的事,“人人公益”才是社會最終的愿景,而人人公益本身就是一種對于善行和善意的不斷放大,最終才能惠及全社會,將公益之光撒播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
轉眼又到了2013中國慈善排行榜即將公布榜單之時。
榜單的客觀來源于嚴謹有序的捐贈調查統計,延續往年慣例,由中國慈善排行榜辦公室根據民政系統、公益機構提供、上市公司年報、《公益時報》公益檔案數據等六大方面數據來源的統計結果,通過專業調查、社會推薦、網上公示、專家評審等四個階段,綜合專家顧問團和社會各界評審團的意見,在將于2013年4月舉行的中國慈善排行榜典禮上,“中國慈善家排行榜”、“中國企業慈善排行榜”、“中國明星慈善榜”三張榜單將最終在萬眾期待之下悉數見分曉,同時,《2012中國慈善捐贈發展藍皮書》也將發布。
正如公益時報社社長劉京所言:“這張榜單并不承載更多的榮譽,也不像官方的獎狀,而是責任和散財之道的社會清單。”而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在企業家、企業等社會公益主體的慈善意識已經被大大地推動和喚醒之后,這份榜單已經超越了最初的使命,其意義更多的是力圖通過旗幟鮮明的揚善,達到“人人公益”的美好愿景。
回首十年,《公益時報》堅持用這樣一種方式,見證記錄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守望著“中國愛”與“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