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如果有條件的話,我要建一個像家一樣的養老院,讓老人們能快快樂樂、高高興興地生活,為老人們做點兒實事。”這是馮杰心中的夢想。上天總是眷顧有抱負的人。2009年6月,馮杰如愿以償地成為了一名社區工作者,主要負責前東社區老齡、特殊群體工作。
馮杰一接手工作,就馬上開始了解社區老年人的基本情況,通過翻看戶籍底冊、向各樓管主任詢問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資料。經過近一個月的摸底,她得到了這樣一組數據:前東社區有60歲以上的老人798人,80歲以上高齡老人160人,空巢老人144人,獨居老人28人。對于一個僅有0.17平方公里的社區來說,這組數據意味著老齡化問題已經比較突出。
馮杰和同事立刻組建了一支由社區單位、家政服務員、志愿者組成的“心貼心”服務隊,為獨居、空巢老人、殘疾人提供理發、修腳、掛號、取藥、輸液、家電維修等服務,基本滿足了他們的日常生活需要,然后還為需要小時工服務的老人預約服務人員,對固定保姆登記備案、納入服務隊行列統一管理。親自上門為行動不便、空巢、獨居老人辦理老年優待證、居家養老服務券、“一按靈”、“小幫手”等各項事宜。
為了豐富社區老人的精神生活,馮杰著手策劃了一個老年人的精神家園——前東社區“愛心鏈久久”沙龍。在這里,老人們可以花上半天時間一起看老電影、寫字畫、坐下來拉拉家常。趕上誰過生日了,還買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張生日卡片。這看似簡單的舉動,卻深深感動了老人們的心靈,給老人們帶來了許多精神上的支撐和慰藉。
2012年,馮杰組建了前東社區“手工布藝坊”暨“巧娘工作室”。阿姨們在一起鉤椅墊、織拖鞋、串吊墜……在東城區還小有名氣,引來外街道的阿姨們爭相學習交流。
四年里的點點滴滴,讓她與老人們建立了深厚感情,與社區的姐妹們情同手足。經過這幾年的切身工作,馮杰對于做一名社工有了更深的感悟,她常說:“這幾年的工作讓我體會到了‘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樂,是社區為我筑起了多年來的‘養老院’夢。”(王會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