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雪弢
1月23日,民政部在北京召開“大愛之行——全國貧困人群社工服務及能力建設合作項目”新聞發布會。
“大愛之行”項目是由李嘉誠基金會資助2000萬元人民幣,與民政部合作實施的全國性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將以浙江、山東、安徽、重慶為重點,面向全國開展示范性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高層次社會工作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社會工作政策研究與倡導。每個重點示范項目擬資助20萬元,其他小額創新項目每個擬資助10萬元。
據民政部社會工作司副司長孟志強介紹,該項目集項目服務、人才培養、政策標準研究“三位一體”,其中示范性專業社工服務項目是重點,為人才培養和政策標準研究奠定實踐基礎;人才培養和政策標準研究為示范性專業社工服務項目實施提供重要保障。實施示范性專業社工服務項目,支持10類社會急需、創新性強、具有重要推廣價值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扎根100個社區,幫助社區貧困人員改善生活、提升能力。
申請項目需具備五條件
凡是申請示范性專業社工服務項目的機構,必須符合五方面條件。
第一,申報機構必須是在民政部門登記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民辦社工服務機構與行業組織。
第二,申報機構在申報項目時必須提供地方民政部門或相關部門和群團組織財務部門的經費配套承諾證明,獲得不低于1:1比例的配套經費;申報項目具有重大創新與示范作用的,全國項目辦公室經評審后可不要求資金配套。
第三,申報機構必須擁有能夠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社會工作知識、方法和技能,愿意積極投身社會工作服務的專業團隊,其專職工作人員中具備社工學歷或社工資格證書的人數不低于30%。
第四,申報機構必須有規范的治理結構、清晰的財務制度、健全的規章制度和良好的社會公信力。
第五,申報機構必須有較強的公益項目運營管理和專業社會工作服務能力。
項目正式申報時間從2014年2月10日起,截至2014年3月10日;項目實施期限為2014年7月初至2015年12月底。
線上線下多種培訓模式
據了解,實施高層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方面,主要以獲資助項目工作人員、項目承擔省市民政工作人員和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為主,依托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開展培訓,直接為1500余名高層次社會工作人才提供能力建設。
另外,還將開發應用社會工作專業培訓網絡平臺;開發基于一線服務經驗的APP應用程序軟件,成為社會工作從業人員的網上學習平臺;開發農村留守人員社會工作、城市流動人口社會工作、醫務與精神健康社會工作、婦女與婚姻家庭社會工作、司法矯治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以及社會工作服務評估、社會工作服務方法、通用社會工作模式、專業社會工作培訓教育方法等10套在線培訓課件。
研究與倡導并行
在實施社會工作服務政策與標準研究方面,主要包括三項內容。
一是標準研制。研究制定老年人社會工作服務標準、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標準、社區社會工作服務標準、醫務社會工作服務標準、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編寫規范、社會工作服務案例編寫規范、社會工作服務需求評估規范、社會工作服務成效評估規范,推動建構社會工作服務標準體系。
二是政策研究。研究制定《社會工作者管理條例》以及《關于進一步促進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意見》、《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激勵保障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社區矯正領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和《關于加快推進醫療衛生領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政策。
三是社會倡導。通過不定期舉辦政策研討會、公眾交流會、學術交流會、政策咨詢會等方式,提高學術界、實務界和社會公眾參與社會工作政策和標準研究論證的廣度與深度,提高社會工作政策與標準的科學性、前瞻性與有效性。
資金配套 多方參與
為保障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孟志強強調必須做好四個“突出”。
一是突出技術支撐。正在研究開發“示范性專業社工服務項目管理信息平臺”,建立一套集合信息收集、查詢以及需求征集與項目申報、審核、立項評審、公示、執行監管、遠程督導、財務審計、績效評估等功能為一體的網絡系統,形成示范性服務項目覆蓋地區的社會工作基礎數據庫。
二是突出專業督導。將專家督導貫徹項目實施的始終。在項目實施前,項目辦將舉辦在線或集中培訓。在項目實施中,將組織專家進行專業督導,同時定期舉行經驗交流會、成果分享會。在項目結束后,將組織舉辦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績效評估與財務審計培訓。
三是突出行動研究。20個重點示范性項目承接機構在提供專業服務的同時,與高校、研究機構和有關研究團隊合作,采取邊實踐、邊總結、邊研究的方式,開展某一領域社會工作服務標準研究,探索形成一套科學管用的社會工作服務標準規范。
四是突出多方參與。撬動地方政府財政資金支持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鼓勵廣大民辦社工服務機構和社工人才參與項目實施;鼓勵國家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參與高層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組織專家參與項目立項評審、執行監督、專業培訓、標準研究與績效評估;鼓勵廣大社會公眾和服務對象參與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設計實施與相關政策、標準的制定與執行。
(本報記者 張雪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