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木蘭
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近日宣布消息,經過一年的籌備,該學院將于今年正式招生。
據民政部發布的最新數據:目前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有40多萬人,占全國總人口數的0.29‰,較“發達國家和地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占總人口數3‰左右”的比例還有很大差距。
從198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正式批準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設立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起,我國社會工作教育正式恢復重建,到目前為止,全國有300多所高校設立了社會工作專業,每年培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3萬多名。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不足,是目前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現有社會工作專業的人才儲備,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專業化社會服務需求,許多社會工作崗位招聘不到對口人才。”中國社工協會副會長、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院長劉京表示。
早在2012年3月,中央19個部委和群團組織聯合發布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就提出,到2020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要達到145萬人,社會工作碩士研究生要培養和引進3萬名。
事實上,除了人才總量不足外,人才結構不合理、社會工作實務模式不完善等“短板”也制約著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同時影響了公益慈善等相關領域的發展。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在《公益時報》聯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舉辦的中國公益新聞年會上表示:專業化社工與慈善沒有結合,在體制上沒有很強的保障,是中國慈善界三大硬傷之一。
對此,劉京強調:“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必須走專業化、本土化的道路。雖然很多高校設置了社會工作院系,但大多是‘拿來主義’,搬了國外的東西直接套過來,課本里講的社工實務跟實際工作上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學生和崗位對不上。即使學生畢業從事了對口工作,人才的流失率也很高。”
據介紹,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將體現出“行業辦學”的優勢,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突出社工實務及本土化研究。學院目前已經與多處國家級養老示范基地達成合作意向,基地將向學生提供實習及工作崗位。
“遠程”與“線下”結合
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于2013年11月26日掛牌成立,是由國家開放大學與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合作組建,中社協具體負責的行業學院。
國開大學的前身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國開大學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面向全社會開展遠程開放式教育。
劉京介紹,社工學院將利用國開大學現有的遠程教育平臺,結合社工專業的學習特點,推出多種學習形式:學習者既可以通過登錄平臺隨時點播和下載網上教學資源進行學習,也可以利用網上直播、雙向視頻等手段,與同學、老師即時學習交流,還可以選擇到學習中心(分院)參加集中面授學習或參加小組學習。
“網絡課程資源會整合高校里最專業的相關領域教師,并不局限于國內,讓他們按照我們的要求來錄制課件。”劉京強調,對于教師而言,社工學院只是提供了一個平臺,他設想的發展模式是:像淘寶一樣,任何教師在滿足基礎要求的前提下,都可以上傳授課視頻,學習者自主選擇課程,課程被選擇的次數越多,相對教師獲得的報酬也就越多。
據了解,社工學院將實行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并舉的“全齡教育”模式。學歷教育方面,在社工人才培養上實現專科、本科教育相結合,在將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向更高層次發展。目前,學歷教育以社區社會工作方向為主,非學歷教育以養老社會工作為主。
“學院還將提供高校畢業生的崗前培訓和社會工作相關職業資格培訓,并為其頒發中社協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劉京補充。
打造“學分銀行”
2014年7月,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信息平臺建設正式啟動,社工學院也將采取“學分銀行”模式。顧名思義,學分銀行是借鑒銀行特點,以學分為計量單位,對學習者的各類學習成果進行統一的認證與核算,是一種具有學分認定、積累、轉換等功能的學習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
“就是說你進修了多少門學科、在線上學了多少門課,都可以累計成學分,然后通過學分換算,多少分拿大專的文憑,多少分拿本科的文憑。甚至學歷教育的學生與非學歷教育的學生也可以根據這個機制互換,社會工作相鄰職業和工作崗位的人也可以與社工專業進行學分轉換。”劉京解釋。
他表示,國開大學推行學分銀行,切合“人人、時時、處處”的教育特點,解決了受教群體人員眾多、覆蓋面大、從事一線工作無整段時間學習、人員分散不易統一學習的問題。而社會工作者群體也具備這樣的特性。
劉京總結,社工學院的受教人群特征主要有四點:一、絕大多數在基層或一線直接為受助對象提供服務;二、從事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卻不是社會工作者;三、有社會工作專業實際工作經驗卻沒有系統的社會工作知識;四、知識普及和能力建設教育培訓需求相重疊。
■ 本報記者 張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