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高丹丹
近年來隨著政府的倡導和地方的實踐,“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一個熱詞,而在城市與地區面臨經濟轉型的同時,“綠色轉型”也正在成為一個勢在必行的方向。
2015年6月17日,中歐社會論壇、中國公益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第一屆“中歐綠色獎”提名名單發布儀式在京舉行。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先生,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國際生態發展聯盟執行理事長黃海峰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羅紅波教授,北京益地友愛國際環境科技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源綜合利用》雜志社原主編兼副社長陳立柱先生等中方專家和數十家媒體記者參加了發布儀式。
中歐綠色獎,全稱為中歐綠色轉型獎,主要倡導城市、企業、機構和個人積極參與和踐行綠色轉型,為綠色轉型創造精神與物質條件;表彰以科技創新、治理創新等手段推進節能減排、節約資源、走向低碳社會的政策措施與企業行動;鼓勵一切有利于走向可持續社會的投資、教育、培訓等公共服務與個體行為。
2014年12月,主題為“應對氣候變化,反思全球發展模式”的第四屆中歐社會論壇(簡稱“2014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在巴黎成功舉辦,讓更多專家學者看到中歐民間社會多元對話對于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可持續社會的重要性。在氣候和環境問題日益牽系全球目光的背景下,中歐社會論壇與中國公益研究院聯合創立“中歐綠色平臺”創新項目。“中歐綠色獎”是綠色平臺的核心業務,致力于為中歐社會提供一個客觀、權威的綠色評價機制,樹立綠色榜樣,加強中歐在綠色領域里的交流、對接,推進中歐共同向可持續社會轉型
此次“中歐綠色獎”評選是在王振耀先生的積極推動和各方專家評委的參與下完成的,盡管是第一次舉辦,卻匯集了眾多生態發展和城市轉型等領域的權威人士。與國內眾多“綠色”獎項不同,此次評獎借助于“中歐社會論壇”,在歐洲和法國眾多機構的支持下,借鑒歐洲先進的評選標準,積極推動“綠色轉型”的概念,期望向社會傳遞出綠色、環保、節能的正能量,切實推動社會的改變。
據羅紅波教授介紹,在上個世紀90年代時,意大利的河流在曾污染嚴重。“當時我們看到河水是紅色的,然而今天意大利的河水已經治理得非常清澈了。”羅教授說。歐洲發達國家也曾有過以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沉痛教訓,而今天我們正處于這樣一個關鍵的時期,在經濟轉型的迫切要求下,“綠色轉型”是實現未來發展和人類幸福的唯一方向。
此次共評選出“中歐十佳綠能城市獎”、“中歐綠友伙伴獎”、“中歐十佳綠力企業獎”和“中歐十佳綠蔭基金會獎”等獎項,評獎標準也是綜合能源轉型、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態保護等多個方面的指標。其中,首要的指標為“對綠色轉型即向可持續城市轉型愿景的認識”。“只有從認識上先進行轉變,城市轉型才可能實現真正轉變”。羅紅波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