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一位過去十多年都致力于對抗極端貧困的年輕人,他的團隊不以募集捐款為己任,而是利用社交媒體的影響力,成功幫助了地球上處于極端貧窮線下的12億人。他的名字是Hugh Evans。
當慈善遇到社交網絡
中國有句老話是“長貧難顧”,這個道理運用在慈善上也是一樣。GPP的理念是,要讓生活在世界最底層的極端貧困人口脫貧(extreme proverty),僅僅是授之以魚,起到的作用有限。
GPP更多會向貧窮國家或地區提供教育上而非單純經濟上的援助。促進與落后國家之間的貿易,幫助他們加強改善健康和衛生條件,并在飲用水的健康問題上展開合作,從而加強落后國家在民生問題上的觀念。Evans認為,授之以漁,讓他們學懂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擺脫貧困,才是解決問題的基本。
Evans認為單純的集資,是過時的慈善。影響力和互動,是現代慈善的根本。社交網絡,無疑是提升影響力和互動的最佳途徑。
2005年社交媒體的興起,讓GPP整個公益事業方向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之前GPP只能用電子郵件的形式跟成員進行溝通,但現在人們能通過社交媒體來實時地了解GPP最新的發展情況,因此形成了雙方面的互動交流,使GPP近年成員數量出現了急劇增長。
2007年Evans通過GPP強大影響力,向澳大利亞政府施加壓力,要求他增加對國際發展的援助,因為這方面的工作,四年來澳大利亞在國際對外援助方面增加了43億澳元的撥款。另外,GPP網站對捐款的會員實行積分獎勵,比如用積分換取演唱會門票,或者獲得榮譽獎章。
科技并非解決貧困根本
Evans則引用比爾·蓋茨的一番講話,講話中他對Facebook創始人扎克博格提出的“人人享有互聯網”有不同的看法:互聯網并不能解決貧困的問題,如果發生了瘧疾,單靠互聯網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技術只可以讓你有更好的疫苗、有更好的診斷工具。
但他承認,最終的解決不是靠技術而是靠政治意愿。如果一個政府或團體只掌握科技,而沒有對抗貧困的意愿,就會導致掌握科技的富人變得越富,窮人變得越窮。對于慈善團體來說,有責任督促和培養政府對抗貧困的意愿。
消除貧困,
我們不能只看到窮人
很多時候人們在扶貧的問題上,注意力會集中在如何幫助窮人這個部分身上,但往往會忽略了其實富人的一些行為,才是導致世界貧困的主因。
例如我們曾在“科技為何無法解決饑餓”中探討過,其實得益于科技進步,糧食的生產已經遠遠超出了人類的基本需求了,但是食物浪費、分配不公,才是饑餓的根源。其他很多的領域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如碳排放等等,這個應該怎么解決?
Evans表示他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因此目前GPP每年5月份都會組織一個名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live under the line)”的活動,在這個長達5天的活動中,參與者分配到的食物花費要低于國際制定的貧困線,即每天不能超過1美元。
這樣能夠讓普通人親身體會到處于極端貧窮線下生活的艱苦,但同時帶來了一個附加的效應,即讓他們了解了自己日常生活其實過得非常奢浪費,參加活動讓他們會更加珍惜食物。
大家說>>>
CCTV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總導演石強:
Hugh Evans的經歷告訴我們,社交網絡在一群年輕人手上釋放出激動人心的“正能量”。在消除貧困的問題上,政府不可避免地存在成本過高、流程冗長等官僚主義問題,Hugh Evans的“全球消除貧困計劃”,利用社交網絡,以極低的成本連結志同道合的人,匯聚散落的資源,并最終形成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如何激勵用戶參與?僅憑偉大的目標和崇高的口號顯然是不行的。現在的用戶習慣于碎片化的信息和實時的反饋,換言之,他們需要馬上知道自己行為的結果,這如同游戲的即時獎勵機制。
Hugh的團隊建立了類似網絡游戲的互動平臺,讓每一個用戶因參與感而愿意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匯聚的力量影響了政府和聯合國,并促使他們做出改變。這就是互聯網時代自下而上的變革方式。社交網絡的力量有其自身的規律,如何利用這種規律,充分發揮互聯網集腋成裘的能力,讓喚醒的力量幫助世界向更好的方向發展,這是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的。
南方網總編輯曹軻:
Hugh Evans談到社交媒體怎樣建立“世界公民”運動,來幫助徹底消除極度貧困。對于媒體而言,搞好新聞報道和輿論監督,就是它立足行業所能做出的最大的社會公益。同時,我們不是主張泛泛而論地去做“好人好事”,沒有一個媒體能解決所有社會問題,媒體必須解決和主營業務有關系的社會問題,創造出既有益于社會,也有利于媒體自身的共享價值。至于技術和社交媒體對公益的影響,Hugh Evans沒有充分地講。我嘗試列出在這兩種因素影響下,如何制定、實施公益的數字化策略:以數據為基礎,以關系為核心,以互動為過程,以信任為本質,以價值觀為紐帶,圍繞相關人群,建立起與相關元素的強關聯,構建基于“關系”內涵的線上線下社群,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譯言網、東西網創始人趙嘉敏:
Hugh Evans從15歲起立志將此生獻于消除全球貧困的事業。他所發起的“全球消除貧困計劃”通過舉辦大型活動,并借助社交媒體的傳播效應引起人們對貧困問題的關注,該計劃所取得的成效是令人驚嘆的。但也有人批評休·埃文斯和他的“全球消除貧困計劃”,認為這會導致家長專制式的、帶有殖民色彩的做法,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去扶貧,卻很少真正關心扶貧對象的心聲和反饋。更有人認為“全球消除貧困計劃”大張旗鼓地舉辦活動,實際上是浪費資金。Hugh Evans在演講結尾引用蕭伯納的話,以抒發“社會進步有賴于非理性之人”的胸臆。技術,在改變世界。
(據普倫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