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青藏高原,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主體位于中國境內,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這里是亞洲主要河流的發源地。高原腹地年均氣溫在攝氏零度以下,這里是地球的最高點,被稱為第三極。相比南極北極,這里卻是人類活動豐富的天地,是中國多個民族世代聚居的地方。青藏高原草場覆蓋面積約21億畝,占整個高原面積的53%,作為我國的主要牧區,青藏高原的草地就是當地村民賴以生存的希望。
近幾日,西藏高原草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武俊喜研究員又來到林周縣卡孜鄉白朗村,與牧民溝通起牧草長勢。四年以來,武博士數不清多少次來到這里的草場,選地、施肥、播種、引水、刈割……一年又一年,白朗村、托門村、連布村,一個又一個村子建起“力士·綠哈達行動”草場。今天,白朗村將迎來一批遠道而來的客人,他們此行有一個共同的目的,見證種植的牧草給這片土地帶來的生機與新氣象。
承載藏民希望的草地
通常在地球表面,海拔每上升150米,氣溫就會下降一度。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藏高原,氣溫總是低于同等維度的其他地區,但高海拔也帶來了更多的陽光照射。強烈的陽光彌補了熱量的不足,各種植物頑強生長,高原大地充滿生命的色彩。而經過一個冬天的放牧,牧草已所剩無幾,作為我國五大牧區之一,草地承載著西藏當地村民的希望。
由于河流水位隨季節變化,冬天水量減小,河床裸露,高原寒風不斷將沙粒卷起,與沙搏斗、退牧還草便成為當地的重要工程。對于當地生態情況的保護,中央領導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西藏是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努力建構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草地對于西藏當地村民來說非常寶貴,日常的生產生活都需要精打細算。”中華環保基金會秘書長徐光表示,“我們通過‘力士·綠哈達行動’在當地進行人工植草,緩解牧草短缺的情況,也是以幫助當地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雖然,項目的植草面積有限,但是,通過年復一年的行動,也會逐漸產生大的變化。”
改善牧民生產生活水平
“力士·綠哈達行動”于2013年4月啟動,截至目前,活動已累計在西藏地區種植草場7850畝,平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47481噸,惠及藏區2655位村民,為逐步推動藏區植被恢復,改善當地牧民生產生活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力士·綠哈達行動’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社會化公益平臺,它將社會各界對于西藏地區生態環境的關注付諸實踐,對于加快西藏自治區人工草地建設、退化草地恢復和重建起到積極支持作用。”徐光表示。
“2011年,聯合利華力士品牌與中華環保基金會‘藏北植草’的項目進行了初次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也讓力士品牌看清了未來的合作方向。”聯合利華個人清潔品類總監趙文峰說,“我們希望通過植草可以為西藏生態環境改善助力,讓社會各界更加關注西藏生態環境。正是基于‘藏北植草’取得的成功,2013年,‘力士·綠哈達行動’正式啟動,項目實施四年以來,種植近八千畝的牧草,距離萬畝植綠的宏愿越來越近。”
科學植草改善土壤質量
今年,“力士·綠哈達行動”的草場選在林周縣強嘎鄉連布村和卡孜鄉白朗村,種植人工草地共計2150畝。林周縣位于拉薩以北,海拔3800米左右,屬于高原溫涼半干旱農牧區,是西藏自治區的貧困鄉。天然草地退化面積大,傳統畜牧業生產受到嚴重制約,是當地典型因生態環境質量差造成的貧困落后地區。
面對土壤有機質低、土壤粘重、水源保障困難等客觀問題,科學的植草方式對于“力士·綠哈達行動”項目組來說十分重要,這也是當地牧民所需要的技能培訓。
首先面臨的是地塊選擇的問題,條件過于惡劣的土地,不利于牧草成活,而且,牛羊以及牧民的活動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因此,林周縣卡孜鄉白朗村的植草場地選擇在了距離村子較遠、土壤質量相對較高且方便灌溉的地塊。
深翻土壤,去除石塊等雜物,上底肥,綠麥草與紫花苜蓿并種,十字交叉播種……看似在青藏高原上草地遍布,然而要在宜草荒地上成功種植牧草,需要經過諸多繁復的步驟,更需要科學的方法和管理。
作為此項目的專業實施團隊,西藏高原草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憑借著在對高原環境的了解,給出了適合當地情況的植草方案。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武俊喜博士表示:“采用科學的植草方式,草種的株高,生長速度及產草量均優于當地燕麥,飼草干物質中蛋白質含量可以達到13%~19%,出草量比天然草場高出10~20倍。”
增加牧草產量提升牧民生計
項目采取的是紫花苜蓿和綠麥草混播的新型種植方式。在生長過程中,綠麥草可以為紫花苜蓿營造相對穩定的小氣候環境,有利于其生長,是經過多方面斟酌后的一舉兩得的植草方案。
增加藏區人工草場面積,不僅能夠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對當地的防風固沙、水源涵養、碳固定和生態效益都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同時,牧草產量增加,能夠供給當地牧民喂養牛羊,也能夠讓牧民通過交易牧草而獲得額外收入。
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第一年生長緩慢,通常不進行刈割。通過精細管理,不遇到重大旱情等自然原因的情況下,第二年牧草產量將會逐步進入正軌,成為家畜的優良飼草,在西藏作為飼料作物有很大的發展前途。
林周縣副縣長郭果表示:“人工種植的牧草在維護得當的情況下,將有望為村民獲得800~1300元/畝的純收入,2016年植草2150畝,預計將為村民帶來超過百萬的年度純收入。”
覆蓋全價值鏈的公益平臺
無論是切實增加西藏地區人工草場面積,還是通過植草幫助當地牧民改善生計,“力士·綠哈達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十分切合實際。然而,對于項目的發起方力士品牌來說,使其更加深入思考和不斷探索的則是如何實現公益模式的創新,為項目納入更多社會力量,更好地為受益人提供幫助。
“‘力士·綠哈達行動’搭建了一個吸納零售行業共同參與的公益平臺,通過與大潤發、家樂福、華潤萬家、沃爾瑪等大型銷售商合作,邀請消費者參與其中,使項目達到很大的規模。”趙文峰表示,“我們與銷售渠道緊密合作,聯合商超合作伙伴在各大門店開展‘一人一元一平米,青藏高原萬畝植綠計劃’主題環保宣傳活動。消費者只需要通過購買力士指定產品就可以為藏區捐種草地,也是參與公益的一種方式,也不斷提醒消費者關注到‘可持續生活方式’。”
2016年5月和7月,大潤發分別在上海與廣州進行了兩場“力士·綠哈達我們在行動”大型路演活動,現場不僅有與環保和植草相關的游戲互動,還特別設置了力士產品展示區,展示區內詳細介紹了“力士·綠哈達行動”。消費者在商超購物時,增加了對活動的了解和參與度,據統計,2016年,消費者通過大潤發平臺購買指定的力士產品套裝累計實現75萬份。
“力士品牌搭建了一個公益平臺,讓大潤發參與到這么有價值的行動之中。”對此,給予了項目極大支持的大潤發行銷部總經理葉淑芬也表示,“我們與力士的合作,不僅基于在公益領域的共同目標,通過自身努力對生態環境的改變產生積極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行動能夠創造一個我們與消費者深度溝通的機會,對于零售行業來說,也是一個新的嘗試。”
今年,大潤發與林周縣強嘎鄉下轄村建立了“力士·綠哈達行動大潤發生態保護村”,基于這一合作,在未來三年,將在植草以及改善牧民生計、工作就業、教育等方面對當地民眾給予幫扶。
實現社會與商業價值
談及因何開展“力士·綠哈達行動”,趙文峰表示,這一行動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處于很多目標達成的考慮,這也是基于公司整體策略“聯合利華可持續行動計劃”進行了周密規劃。
2010年,聯合利華在全球范圍內發布可持續行動計劃,提出“至2020年,在擴大公司業務規模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增加對社會的積極影響”的戰略目標。與其他的企業社會責任行動不同的是,該行動計劃不僅與自身業務緊密相連,而且覆蓋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
力士品牌作為聯合利華旗下品牌,也將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以及改善人們生計作為自身使命和目標。除了更換更環保的包裝材料、減少廢棄物排放、開展消費者環保教育等行動,“力士·綠哈達行動”也是其踐行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聯合利華將‘可持續行動’的理念融入到企業經營的每一個環節,倡導通過‘小行動’產生‘大不同’。‘力士·綠哈達行動’開拓了一個我們與零售行業合作的新領域,使得我們與銷售渠道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合作和對彼此的高度信任。基于共同的目標、理念和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的共識,我們深信這樣的合作可以使我們獲得社會和商業價值的雙豐收。”趙文峰表示,“這是我們在公益模式上的一個嘗試,也是企業可持續經營與發展上的一個嘗試。” (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