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近日,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的中國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營養改善項目交流會暨學齡兒童營養補充食品國標制定研討會在京召開,共同探討中國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的經驗和成果,以及學齡兒童營養健康狀況的現狀和未來,并一起簽署倡議書推動6~12歲學齡兒童營養補充食品國家標準的制定,助力貧困地區學齡兒童長期可持續的營養改善和健康成長。
為改善學齡兒童營養健康狀況,國家財政每年撥款160多億元開展學生營養餐項目,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每天提供3~5元的午餐補貼,目前全國受益學生已達到3354萬人。
但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物資和營養知識的匱乏,目前我國仍有大量學齡兒童面臨各種營養不良的問題。不少農村家庭無法為處于成長發育期的學齡兒童提供均衡的膳食營養。并且因為缺乏權威科學的國家標準指引,部分地區開展的兒童營養補充食品項目很難有效地改善兒童營養健康狀況。
會議上,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表示,推動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的營養改善符合我國“精準扶貧”、“營養扶貧”的政策方針。學齡兒童營養補充食品國家標準的制定,將為6~12歲的學齡兒童提供科學權威的膳食補充指引,并有效推動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營養健康狀況的改善。
在國家標準制定推動兒童營養健康狀況改善方面也有很多國際經驗可以參考。多數發達國家在1960~1980年代就紛紛制定并實施了覆蓋各年齡段的兒童膳食和營養補充食品的國家標準,其中日本的國標制定非常具有代表性。
2012年,、全球兒童營養基金會共同發起歷時3年的“中國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營養改善項目”,針對我國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的營養健康狀況,研發和生產能滿足學齡兒童身體成長發育需求的“營養包”產品。項目在廣東、湖北和河北三省中選取了6個貧困縣的18所小學作為項目試點學校,為6500名6~12歲學齡學生免費提供“營養包”并進行健康干預。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出具的項目總結報告顯示,通過科學的營養干預,項目覆蓋的貧困地區學齡兒童在貧血率、消瘦率、生長遲緩率等方面均得到了明顯改善。專家認為,該項目具有非常好的社會效應和示范意義,項目取得的很多重要成果和關鍵數據也為我國未來學齡兒童營養補充食品國家標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我們對湯臣倍健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營養改善項目取得的成果感到非常欣慰和鼓舞,也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能夠推動相關國家標準的制定,并在政府的主導下,令更多中國貧困地區的學齡兒童受益。中國學齡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參與和支持。”湯臣倍健公共事務中心負責人冷德天表示,未來湯臣倍健將繼續不遺余力地聯合社會多方力量,為改善中國學齡兒童的營養健康狀況出一份力,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徐輝)